当一个人长期被疾病困扰,身体承受着痛苦与不适时,其内心世界也如同一片波涛汹涌的海洋,充满了复杂的情绪。焦虑、沮丧、绝望等负面情绪常常如影随形,而此时,心理关怀的重要性便凸显出来,它宛如黑暗中的明灯,能为患者照亮前行的道路,给予他们继续对抗病魔的力量。以下是一些针对长期患病者进行情绪疏导的小妙招。
倾听是打开心门的第一把钥匙。对于长期患病的人来说,他们积累了太多关于疾病的担忧、对生活的无奈以及对未来的恐惧。找一个安静舒适的环境,让他们尽情地倾诉自己的感受和想法。无论是抱怨身体的疼痛,还是抒发内心的委屈,都要给予充分的耐心去聆听。不要中途打断或急于评判,只需用专注的眼神和微微点头表示你在认真对待他们说的每一个字。比如,一位患有慢性肾病的老人,每次复诊时都拉着医生的手诉说自己因为透析带来的疲惫和对家人负担的愧疚,医生静静地听着,偶尔轻轻拍拍他的手背,这种无声的支持能让老人感受到被理解与尊重,从而缓解了部分心理压力。
鼓励表达情感也是关键的一环。很多时候,患者可能习惯压抑自己的情绪,觉得生病就应该坚强。但实际上,将真实的情感释放出来才更有利于心理健康。可以引导他们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每天的心情变化、遇到的困难以及小小的进步;或者鼓励他们参与一些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手工制作等。在色彩与线条的世界里,或是在捏塑造型的过程中,他们能够把内心的情绪具象化地呈现出来。有一位年轻的白血病患者,他在住院期间开始学习水彩画,把自己化疗时的难受、对健康的渴望以及对生命的热爱都融入到画作中,随着一幅幅作品的完成,他的情绪也逐渐变得积极稳定起来。
转移注意力能有效帮助他们暂时忘却疾病的折磨。根据患者的兴趣爱好来选择合适的活动至关重要。如果喜欢阅读,就为他们提供各类书籍,从轻松幽默的小说到富有哲理的散文集;若是热爱音乐,不妨播放一些舒缓动听的曲目,像班得瑞的自然音乐系列,那空灵美妙的声音仿佛能洗净心灵的尘埃。还可以组织一些简单的室内游戏,如猜谜语、拼图比赛等,让患者在欢乐的氛围中度过闲暇时光。例如,一群癌症康复期的病友们定期相聚玩桌游,大家在互动中笑声不断,原本因治疗而沉闷的心情得到了极大的改善。
肯定与赞美如同春日暖阳,能温暖患者的心田。哪怕是最微小的进步也要及时发现并给予表扬。比如,今天比昨天多走了几步路、食欲有所增加或者睡眠质量变好了一点点,都要真诚地告诉他们:“你看,你一直在努力变好,这真的很棒!”这种积极的反馈会增强他们的自信心和自我认同感。曾经有一位糖尿病患者通过严格控制饮食和规律运动使血糖逐渐稳定,医护人员每次都会在查房时对他竖起大拇指说:“你的自律让我们都很佩服,坚持下去肯定会有更好的结果。”简单的几句话让他备受鼓舞,更加坚定了战胜疾病的决心。
建立社交支持网络不可或缺。帮助患者与家人、朋友保持密切联系,同时也可以介绍他们认识其他有相似经历的病友。线上的交流群组也是个很好的平台,大家可以在里面分享治疗经验、互相鼓励打气。当患者知道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身边有许多关心和支持自己的人时,孤独感会大大减少。就像那些加入罕见病患者社群的成员们,他们在彼此的故事中找到共鸣,相互扶持着走过艰难的治疗历程。
心理关怀对于长期患病者而言绝非可有可无,而是与药物治疗同等重要的康复要素。通过倾听、鼓励表达、转移注意力、肯定赞美以及建立社交支持等多种方式,能够帮助他们驱散心灵的阴霾,以更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疾病的挑战,重新拥抱生活的希望与美好。
(黄玉珍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