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以往的认知中骨折是一件大事,骨折了就需要卧床休息,等待骨折的愈合,然后才能下地活动。而现代医学强调快速康复治疗,需要早期骨折复位、固定、康复训练。骨折治疗期间需要制动与运动相结合。
卧床期间,制动可以加速骨量丢失,平均每周骨量下降约1%--2%,卧床25周可以使髂骨骨量丢失约33%,急剧加速了骨质疏松,影响骨折愈合,增加再骨折风险。而正常情况下,随着年龄增长,每年的骨量丢失大约只有1%,由此可见卧床制动对于骨量丢失是重要的危险因素。
所谓制动,指的是局部制动,不是全身制动,除骨折部位局部制动之外,其他部位都可以运动。活动,指的是积极创造条件,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加强运动锻炼。而早期活动不一定是下床活动,卧位、坐位都可以活动,即使骨折病人除了骨折部位之外,其他部位仍然要加强运动。
早期运动的作用:1.消肿、止痛:减轻创伤及制动引起的持续肿胀、疼痛。2.减少并发症:预防关节痉挛、僵硬,预防骨质疏松、褥疮、肺炎、血栓、泌尿系感染等。3.改善机体功能:改善心、肺功能,肌肉数量、力量,关节活动度、灵活度。4.缩短住院时间。
运动的核心:肌肉数量和力量的训练,关节活动度和灵活度的训练。比如膝关节或髋关节骨折术后可以加强肱四头肌静力性收缩训练,加强踝泵训练,其他部位进行主动有氧运动及抗阻运动。比如手保持功能位,踝保持90度位,加强关节松动训练、热疗,上肢进行精细功能训练,下肢进行平衡功能训练、负重训练、行走训练等。邻近关节被动牵拉肌腱、主动关节活动训练等。
骨折不会要命,骨折期间卧床导致的并发症才是致命的!骨折也不是拒绝活动的理由,积极主动创造条件,主动运动与被动运动相结合,局部制动与整体运动相结合,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相结合,有效防治骨质疏松,加速骨折愈合及功能恢复,降低再次骨折意外风险。
(金浩 南阳市中医院 老年骨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