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呼吸衰竭:原因、症状与治疗全解析

2025-08-15 12:0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呼吸,这一看似简单的生理活动,对生命的维系起着关键作用。然而,当呼吸功能出现严重障碍,无法满足身体对氧气的需求以及排出二氧化碳时,呼吸衰竭便悄然降临。了解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对于及时发现、有效治疗这一疾病至关重要。

呼吸衰竭的常见病因

1.肺部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这是导致呼吸衰竭的主要病因之一。COPD患者的气道存在慢性炎症,导致气道狭窄、阻塞,气体进出肺部受阻。同时,肺组织的弹性回缩力下降,使得肺泡内的气体难以有效排出,进而引发通气功能障碍。长期的炎症还会损害肺泡-毛细血管膜,影响气体交换,最终导致呼吸衰竭。数据显示,约80%的COPD患者在疾病进展过程中会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衰竭。

-重症肺炎:肺部受到严重的病原体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引发炎症反应。炎症会导致肺泡和间质水肿,渗出物增多,影响气体交换。当肺部的炎症范围广泛,大量肺泡无法正常进行气体交换时,就容易导致呼吸衰竭。尤其是在流感季节,重症流感肺炎引发的呼吸衰竭并不少见,且病情往往较为凶险。

-肺纤维化:多种原因可导致肺组织发生纤维化,使肺的弹性降低,顺应性下降,气体交换面积减少。常见原因包括长期接触有害物质(如石棉、矽尘等)、某些自身免疫性疾病等。肺纤维化患者的肺部逐渐变得僵硬,如同失去弹性的海绵,难以正常扩张和收缩,从而引起呼吸衰竭。

2.胸廓与胸膜疾病

-胸廓畸形:如脊柱侧弯、鸡胸等胸廓畸形,会改变胸廓的正常形态和运动,影响肺部的扩张和收缩。胸廓畸形导致胸腔容积减小,肺部不能充分膨胀,通气功能受限,进而引发呼吸衰竭。这种情况在一些先天性胸廓发育异常的患者中较为常见。

-气胸:气体进入胸腔,压迫肺部,使其不能正常膨胀,导致通气功能障碍。气胸可分为自发性气胸、外伤性气胸等。例如,一些患有肺部基础疾病(如COPD、肺结核等)的患者,肺部组织较为脆弱,容易发生自发性气胸,进而导致呼吸衰竭。此外,胸部受到外伤,如肋骨骨折刺破肺组织,也可引起外伤性气胸,危及呼吸功能。

-胸腔积液:各种原因导致胸腔内积聚过多液体,压迫肺部,影响肺的通气和换气。常见病因包括感染(如胸膜炎)、肿瘤、心力衰竭等。大量胸腔积液时,肺部受压明显,气体交换受阻,可导致呼吸衰竭。

3.神经肌肉疾病

-脊髓损伤:脊髓是神经传导的重要通路,当脊髓受到损伤,如车祸、高处坠落等导致脊髓受损,会影响神经对呼吸肌肉的支配。呼吸肌肉无法正常收缩和舒张,从而引起呼吸功能障碍,严重时可导致呼吸衰竭。脊髓损伤的节段越高,对呼吸功能的影响越大,如颈髓损伤患者往往需要依赖呼吸机维持呼吸。

-重症肌无力:这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体内产生的抗体攻击神经肌肉接头处的乙酰胆碱受体,阻碍神经信号传递,导致肌肉无力,包括呼吸相关的肌肉。患者会逐渐出现呼吸费力、气短等症状,随着病情进展,可能发展为呼吸衰竭。

-吉兰-巴雷综合征:该疾病会损害周围神经,影响神经对呼吸肌肉的控制。患者在发病初期可能表现为四肢无力,逐渐累及呼吸肌肉,导致呼吸肌无力,出现呼吸浅快、咳嗽无力等症状,严重时可因呼吸衰竭危及生命。

呼吸衰竭的症状

1.呼吸困难

这是呼吸衰竭最主要的症状,患者会感到呼吸费力,主观上有空气不足、呼吸急促的感觉。轻者在活动后出现,休息后可缓解;随着病情加重,呼吸困难可在安静状态下也明显存在,甚至需要被迫采取端坐位或半卧位,以帮助呼吸。患者呼吸频率加快,幅度加深或变浅,部分患者还会伴有呼吸节律的改变,如潮式呼吸(呼吸由浅慢逐渐变为深快,然后再由深快转为浅慢,随之出现一段呼吸暂停后,又开始上述变化的周期性呼吸)等。

2.发绀

当血液中还原血红蛋白增多,皮肤和黏膜会呈现青紫色改变,称为发绀。这是由于呼吸衰竭导致氧气摄入不足,血液中氧含量降低,还原血红蛋白含量升高所致。发绀常见于口唇、指甲床、耳垂等部位,是呼吸衰竭的重要体征之一。但需要注意的是,发绀的程度与缺氧的程度并不完全平行,还受皮肤色素、心功能等多种因素影响。

3.精神神经症状

由于大脑对缺氧极为敏感,呼吸衰竭引起的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会影响神经系统功能,导致精神神经症状。患者早期可能表现为头痛、头晕、烦躁不安、记忆力减退等。随着病情加重,可出现嗜睡、昏迷等意识障碍。当二氧化碳潴留严重时,还可能引发肺性脑病,患者出现精神错乱、抽搐等症状。

4.循环系统症状

呼吸衰竭会导致机体缺氧和二氧化碳潴留,刺激心血管系统,引起一系列循环系统症状。患者可出现心率加快、血压升高,这是机体为了增加氧气输送而做出的代偿反应。但随着病情进展,心脏功能受损,可出现心律失常,严重时甚至导致心力衰竭,表现为下肢水肿、颈静脉怒张等。此外,长期缺氧还会导致肺动脉高压,进一步加重心脏负担。

呼吸衰竭的治疗方法

1.氧疗

氧疗是治疗呼吸衰竭的基本措施,通过提高吸入氧气浓度,改善患者的低氧血症。根据患者病情和呼吸衰竭类型,可选择不同的吸氧方式和氧流量。对于Ⅰ型呼吸衰竭(主要表现为低氧血症,不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患者,可给予较高浓度吸氧(氧浓度35%-60%),以尽快纠正缺氧。而对于Ⅱ型呼吸衰竭(伴有二氧化碳潴留)患者,一般采用低浓度持续吸氧(氧浓度25%-35%),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吸氧方式包括鼻导管吸氧、面罩吸氧等,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

2.机械通气

当氧疗效果不佳,患者出现严重呼吸困难、意识障碍、血气分析提示严重低氧血症和(或)二氧化碳潴留时,需要进行机械通气。机械通气分为有创机械通气和无创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适用于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通过面罩或鼻罩连接呼吸机,为患者提供正压通气支持,帮助患者呼吸。无创机械通气可以减少呼吸肌做功,改善通气和氧合。但如果患者在使用无创机械通气过程中出现病情恶化,如意识障碍加重、呼吸频率过快或过慢、血气分析指标无改善等,应及时转为有创机械通气。

-有创机械通气: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有创机械通气能更有效地保证气道通畅,提供稳定的通气和氧合,但也存在一定风险,如感染、气道损伤等。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体重、病情等设置合适的通气参数,如潮气量、呼吸频率、吸呼比等,并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血气分析结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3.病因治疗

针对呼吸衰竭的病因进行治疗是关键。例如,对于COPD患者,给予支气管舒张剂、糖皮质激素等药物,以缓解气道痉挛,减轻气道炎症,改善通气功能;对于重症肺炎患者,根据病原体类型选择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抗感染治疗;对于气胸患者,进行胸腔闭式引流,排出胸腔内气体,使肺部复张;对于神经肌肉疾病患者,采用相应的治疗方法,如重症肌无力患者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等药物,改善肌肉力量。只有积极治疗病因,才能从根本上改善呼吸衰竭的状况。

4.其他治疗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及时清除呼吸道分泌物,可采用翻身、拍背、吸痰等方法,促进痰液排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稀释痰液。此外,还可使用支气管舒张剂等药物,缓解气道痉挛,保持气道通畅。

-营养支持:呼吸衰竭患者由于呼吸做功增加、摄入不足等原因,常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而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和呼吸肌功能,影响病情恢复。因此,需要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可通过鼻饲或胃肠造瘘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必要时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并发症的防治:呼吸衰竭患者容易出现多种并发症,如酸碱失衡、电解质紊乱、消化道出血等。需要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电解质等指标,及时发现并纠正酸碱失衡和电解质紊乱。对于存在消化道出血风险的患者,可预防性使用胃黏膜保护剂等药物,防止消化道出血的发生。

呼吸衰竭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构成威胁。了解其常见病因、症状及治疗方法,有助于早期发现、及时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如果出现呼吸困难等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以便明确诊断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韩磊 宁陵县 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