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常见的、可预防和治疗的疾病,其特征是持续存在的气流受限,伴有气道和肺对有害颗粒或气体所致慢性炎症反应的增加。当COPD患者进入急性加重期时,病情往往会急剧恶化,引发一系列危重症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了解这些风险并及时进行干预至关重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危重症风险
1.呼吸衰竭
-通气功能障碍加重:在COPD急性加重期,气道炎症会显著加剧,导致气道黏膜肿胀、分泌物增多,使得原本就狭窄的气道进一步阻塞。这严重阻碍了气体的进出,造成通气功能障碍加重。患者会感到明显的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加快,呼吸费力。由于通气不足,氧气难以有效进入肺部,二氧化碳也无法顺利排出,从而引发低氧血症和高碳酸血症,进而发展为呼吸衰竭。
-气体交换受损:长期的COPD会导致肺部的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肺泡壁破坏、融合,形成肺气肿,这使得肺泡-毛细血管膜的面积减少,气体交换的效率降低。在急性加重期,肺部炎症进一步损伤肺泡-毛细血管膜,导致气体交换更加困难。即使患者努力呼吸,也无法获取足够的氧气供应全身,二氧化碳潴留也更为严重,进一步加重呼吸衰竭的程度。呼吸衰竭若得不到及时纠正,会对身体各器官造成严重损害,如导致心脏负担加重,引发心律失常;影响大脑功能,出现意识障碍等。
2.肺源性心脏病
-肺动脉高压形成: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由于缺氧和高碳酸血症,会引起肺血管收缩和重塑。缺氧会使肺血管平滑肌细胞膜对钙离子的通透性增加,导致细胞内钙离子浓度升高,引起肺血管收缩。同时,高碳酸血症会使血液pH值降低,进一步加重肺血管收缩。长期的肺血管收缩会导致肺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从而使肺动脉压力升高。此外,COPD患者肺部的炎症反应会刺激肺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系列细胞因子和生长因子,促进肺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和细胞外基质沉积,导致肺血管重塑,进一步加重肺动脉高压。
-心脏负荷增加与右心衰竭:肺动脉高压会增加右心室的后负荷,使得右心室需要更用力地收缩才能将血液泵入肺动脉。长期的高负荷工作会导致右心室肥厚和扩张,最终发展为右心衰竭。患者会出现下肢水肿、腹胀、颈静脉怒张等症状。肺源性心脏病的发生不仅会加重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还会影响心脏功能,严重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增加死亡风险。
3.气胸
-肺大疱破裂:COPD患者由于肺部的慢性炎症和肺气肿改变,肺泡壁弹性减退,肺泡融合形成肺大疱。在急性加重期,患者的咳嗽、咳痰症状往往会加重,剧烈的咳嗽会使肺内压力突然升高。此外,炎症还可能进一步破坏肺大疱的壁,使其变得更加薄弱。当肺内压力超过肺大疱所能承受的极限时,肺大疱就会破裂,导致气体进入胸腔,形成气胸。
-气胸的严重后果:气胸发生后,胸腔内的气体压迫肺部,使肺部无法正常膨胀,导致通气功能严重受损。患者会突然出现一侧胸痛,呈针刺样或刀割样,随后出现呼吸困难。如果气胸量较大,压迫纵隔和心脏,还可能影响血液循环,导致心律失常、血压下降等严重后果。对于COPD患者来说,本身呼吸功能就已经受损,气胸的发生会进一步加重呼吸衰竭,增加治疗难度和死亡风险。
4.感染性休克
-严重感染:COPD急性加重期通常与呼吸道感染密切相关,常见的病原体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等。由于患者的气道防御功能受损,在急性加重期更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且感染往往难以控制。严重的感染会导致炎症介质大量释放,引起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休克的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会导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血管通透性增加,使得大量液体渗出到组织间隙,导致有效循环血量减少。同时,炎症介质还会引起血管扩张,导致血压下降。当血压下降到一定程度,无法维持重要脏器的血液灌注时,就会发生感染性休克。患者会出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脉搏细速、尿量减少等症状,若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危及生命。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的干预措施
1.药物治疗
-支气管舒张剂:这是缓解COPD急性加重期症状的重要药物。短效β₂受体激动剂(SABA)如沙丁胺醇,能迅速舒张气道平滑肌,缓解气道痉挛,改善通气功能,减轻呼吸困难症状。短效抗胆碱能药物(SAMA)如异丙托溴铵,也具有类似作用,且两者联合使用效果更佳。对于病情较重或反复急性加重的患者,还可使用长效β₂受体激动剂(LABA)和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如沙美特罗、噻托溴铵等,它们作用时间长,能更持久地控制症状。
-糖皮质激素:全身应用糖皮质激素可有效减轻气道炎症,缓解病情。一般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糖皮质激素,如泼尼松、甲泼尼龙等。在使用糖皮质激素时,需注意其不良反应,如胃肠道不适、感染风险增加、血糖升高等。因此,使用时间不宜过长,剂量应根据患者病情调整,待病情缓解后逐渐减量。
-抗生素:如果患者存在细菌感染的证据,如咳脓性痰、白细胞升高、C反应蛋白升高等,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治疗。抗生素的选择应根据当地的病原菌流行情况、患者的既往用药史以及病情严重程度等综合考虑。一般轻度感染可选用阿莫西林、头孢呋辛等口服抗生素;对于中重度感染,可能需要静脉使用抗生素,如头孢曲松、左氧氟沙星等。
2.氧疗
氧疗是纠正COPD急性加重期低氧血症的重要措施。一般采用鼻导管吸氧,氧流量为1-2L/min,使患者的血氧饱和度维持在88%-92%。对于伴有二氧化碳潴留的患者,应避免高浓度吸氧,以免抑制呼吸中枢,加重二氧化碳潴留。在氧疗过程中,需密切监测患者的血气分析结果,根据氧合情况和二氧化碳潴留程度调整氧疗方案。
3.机械通气
-无创机械通气(NIV):对于轻、中度呼吸性酸中毒(pH值在7.25-7.35之间)且意识清楚、能够配合的患者,无创机械通气是首选的呼吸支持方式。NIV通过面罩或鼻罩与患者相连,提供正压通气,帮助患者克服气道阻力,减少呼吸肌做功,改善通气和氧合。在使用NIV时,应选择合适的面罩,调整好通气参数,如吸气压力、呼气压力、呼吸频率等,并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同步情况、血氧饱和度、血气分析等指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有创机械通气:当无创机械通气效果不佳,或患者出现严重的呼吸性酸中毒(pH值低于7.25)、意识障碍、呼吸抑制等情况时,应及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有创机械通气通过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建立人工气道,连接呼吸机进行通气。在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时,需严格掌握适应证和禁忌证,加强气道管理,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等并发症的发生。
4.其他干预措施
-保持呼吸道通畅:鼓励患者多饮水,稀释痰液,便于咳出。对于痰液黏稠不易咳出的患者,可给予雾化吸入,如使用氨溴索等药物进行雾化,促进痰液排出。同时,协助患者翻身、拍背,每2小时1次,拍背时要注意力度适中,由下向上、由外向内,以促进痰液松动和排出。
-营养支持:COPD患者在急性加重期,由于呼吸做功增加、摄入减少等原因,常存在营养不良的情况。而营养不良会进一步削弱机体的免疫力和呼吸肌功能,影响病情恢复。因此,应给予患者足够的营养支持,可通过鼻饲或胃肠造瘘等方式,为患者提供富含蛋白质、热量、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必要时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心理支持: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往往会出现焦虑、恐惧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会进一步加重呼吸困难症状。因此,医护人员和家属应给予患者充分的心理支持,关心、安慰患者,向患者解释病情和治疗方案,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必要时,可请心理医生进行心理干预。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存在多种危重症风险,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通过及时、有效的干预措施,如药物治疗、氧疗、机械通气等,可以降低危重症的发生风险,改善患者的病情,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率。同时,患者在缓解期也应积极进行康复锻炼,戒烟,避免呼吸道感染,以减少急性加重的发生次数,延缓疾病进展。
(韩磊 宁陵县 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