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肿瘤治疗,很多人第一反应仍是“手术切干净、放化疗猛药攻”。但随着医学发展,“精准医疗”已成为肿瘤治疗的核心方向,它就像给医生配备了“肿瘤导航仪”,让治疗从“地毯式轰炸”转向“精准狙击”,大幅提升疗效的同时减少副作用。
精准医疗的核心是“找靶点”。每个人的肿瘤都有独特的基因密码,就像指纹一样独一无二。医生会通过基因检测、病理分析等手段,找到肿瘤细胞特有的“漏洞”——比如某些基因突变、蛋白表达异常。以肺癌为例,约30%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存在EGFR基因突变,这类患者无需盲目化疗,使用针对性的靶向药物,就能精准阻断肿瘤生长信号,不少患者服药后肿瘤可缩小甚至稳定多年,生活质量几乎不受影响。
但精准治疗并非“万能钥匙”,它有严格的适用条件。首先,不是所有肿瘤都有明确靶点,比如部分胰腺癌、肝癌目前可靶向的位点较少;其次,靶点检测需要专业机构操作,结果解读需结合患者病情综合判断,避免“唯基因论”。此外,精准治疗也可能出现耐药问题,医生会通过定期复查、动态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比如更换新一代靶向药或联合免疫治疗,让抗癌“续航”更久。
对患者而言,配合精准治疗需要做好两点:一是主动提供完整病史,包括既往治疗方案、家族疾病史,帮助医生更全面评估;二是理性看待检测结果,既不因找到靶点而盲目乐观,也不因无靶点而灰心——即便没有靶向药,化疗、放疗、免疫治疗的联合应用,也能为很多患者争取长期生存机会。
肿瘤治疗早已告别“一刀切”的时代,精准医疗让每一次治疗都更有针对性。相信随着技术进步,未来会有更多肿瘤被“精准攻克”,而患者与医生的紧密配合,就是对抗肿瘤最有力的武器。
(匡菁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肿瘤科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