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作为全球女性发病率最高的恶性肿瘤,其治疗已进入“分子分型”时代。在HR+/HER2-这一最大亚型中,约40%的患者携带PIK3CA基因突变,这一突变如同肿瘤细胞的“生长加速器”,不仅驱动肿瘤进展,更导致内分泌治疗耐药。2025年,随着中国首个PI3Kα抑制剂伊那利塞的获批上市,针对PIK3CA突变的靶向治疗正式开启乳腺癌精准诊疗的新纪元。
一、认识乳腺癌的“基因指纹”:PIK3CA突变
乳腺癌并非单一的疾病,它是由多种分子亚型组成的复杂群体。其中,激素受体阳性(H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阴性(HER2-)的晚期乳腺癌是最常见的亚型。在这个庞大群体中,科学家们发现了一个关键的“驱动突变”——PIK3CA基因突变。
PI3K通路:细胞的“油门”与“刹车”:想象一下细胞内部有一个控制生长和存活的复杂信号网络。PI3K是这个网络中至关重要的“信号枢纽”(磷脂酰肌醇3-激酶)。PIK3CA基因负责编码该通路中一个关键“部件”(p110α催化亚基)。
突变意味着什么?:当PIK3CA基因发生特定位点的突变时(最常见的位于螺旋域或激酶域),就像这个“油门”卡住了,导致PI3K通路持续、异常地处于激活状态。结果便是细胞获得了不受控制的生长、增殖和生存能力,逃避死亡程序,这正是癌症发生和发展的核心机制之一。
突变有多普遍?:在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中,大约有30%-40%的患者存在PIK3CA突变。这意味着,每三位此类患者中,就有一位可能携带这种突变。它是最常见的乳腺癌激活基因突变之一,因此针对它的治疗策略意义重大。
精准检测是开启精准治疗的前提。对于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尤其是疾病进展时,强烈建议进行基因检测,明确是否存在PIK3CA突变。目前,检测主要通过:
手术标本/组织活检:对肿瘤组织样本进行PCR或基因测序,这是金标准。
液体活检(血液检测):通过检测血液中循环肿瘤DNA(ctDNA)。当难以获取组织样本或组织样本不足时,液体活检提供了一个有价值的补充或替代方案,其灵敏度和特异性也在不断提升。
二、突破传统:PIK3CA突变靶向药物登场
在过去,对于内分泌治疗(如他莫昔芬、芳香化酶抑制剂)耐药或进展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后续治疗选择相对有限,化疗是主要手段之一。虽然CDK4/6抑制剂(如帕博西尼、瑞博西尼、阿贝西利)的出现显著改善了这部分患者的预后,成为一线治疗的重要支柱药物,但仍有部分患者最终会面临疾病进展。
针对PIK3CA突变这一明确的靶点,一类新型靶向药物——PI3Kα特异性抑制剂应运而生。这类药物就像一把特制的“钥匙”,能够精确地锁住那个因PIK3CA突变而“卡住”的异常PI3K通路“油门”,从而抑制肿瘤细胞的生长信号。
代表性药物:Alpelisib(阿培利司):这是全球首个也是目前应用最广的、获批用于治疗携带PIK3CA突变的HR+/HER2-晚期乳腺癌患者的PI3K抑制剂。它是高度选择性地抑制突变的PI3Kα亚基。
作用机制:它并非作用于整个PI3K大家庭,而是精准地针对由PIK3CA突变驱动的、异常活跃的PI3Kα通路,有效阻断这条关键的致癌信号轴,促使肿瘤细胞走向死亡或停止增殖。为患者带来了具有临床意义的生存获益:尤其对于内脏转移(如肝、肺转移)的患者,获益更为明显。后续的真实世界研究进一步支持了其在临床实践中的有效性。
三、临床应用:谁适合?如何用?
PIK3CA突变靶向疗法(目前主要指Alpelisib)的临床应用有明确的定位:
适用人群:经基因检测(组织或血浆ctDNA)证实存在PIK3CA突变,且为HR阳性(ER+和/或PR+)、HER2阴性的晚期(转移性或局部晚期不可切除)乳腺癌女性患者。
治疗时机:主要用于既往接受过内分泌治疗(通常包含CDK4/6抑制剂)后疾病进展的患者。它是在CDK4/6抑制剂治疗失败后,针对特定突变人群的一个重要选项。
用药方案:Alpelisib需要与内分泌治疗药物氟维司群联合使用。两者协同作用,共同打击肿瘤。
治疗周期:通常为每日口服,直至疾病出现不可耐受的毒性或疾病进展。需要长期持续用药以控制病情。
四、管理期望与应对挑战:副作用管理是关键
如同所有抗肿瘤药物,PIK3CA抑制剂在带来疗效的同时,也可能伴随一些副作用。有效的副作用管理是保证治疗顺利、持久进行的关键环节,患者和医生需要密切合作。最常见的副作用包括:
高血糖:这是Alpelisib最需要关注的副作用。PI3K通路在人体糖代谢中扮演重要角色,抑制它可能导致血糖升高,甚至诱发高血糖危象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罕见但严重)。
管理策略:基线评估与监测:治疗前必须评估患者的血糖和糖尿病史。治疗期间需定期监测血糖(尤其是治疗初期),频率根据风险因素和血糖水平决定。
生活方式干预:严格饮食控制(低碳水化合物饮食)、规律运动是基础。
药物治疗:一旦血糖升高,通常需要及时启动或调整降糖药物。二甲双胍是首选,效果不佳时可能需要加用SGLT2抑制剂、DPP-4抑制剂甚至胰岛素。严重高血糖可能需要暂停甚至永久停药。
皮疹:非常常见,可能在治疗早期出现,通常表现为斑丘疹、瘙痒等。
管理策略:注重皮肤保湿,使用温和无刺激的清洁和护肤产品。避免日晒,使用高倍数防晒霜。根据皮疹严重程度,医生会指导使用外用激素药膏或口服抗组胺药。严重时可能需要暂时中断治疗或减量。
腹泻:也较为常见。
管理策略:调整饮食(避免油腻、生冷、刺激性食物),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可考虑使用止泻药物(如洛哌丁胺)。持续严重腹泻需评估并排除感染等其他原因,必要时调整药物剂量。
其他副作用:如恶心、食欲下降、疲劳、口腔溃疡、体重下降等也相对常见。通常可通过支持性治疗(如止吐药、营养支持、口腔护理等)和对症处理进行管理。
医护人员会制定详细的随访计划,主动询问患者感受,及时处理不良反应。患者及其家属也需要主动报告任何不适症状,切勿自行停药或减量。
五、展望未来:精准之路,永不止步
针对PIK3CA突变的靶向治疗,是乳腺癌精准医疗领域一个激动人心的突破。它标志着我们不再仅仅依据乳腺癌的宏观分型(HR+/HER2-)进行“一刀切”的治疗,而是能够深入到驱动肿瘤生长的特定基因变异层面,为个体患者“量体裁衣”地选择最可能获益的药物。
对于携带PIK3CA突变的患者,请务必了解基因检测的价值,积极与医生沟通治疗方案的选择及副作用的应对。精准治疗的目标不仅仅是延长生命,更是尽可能保证生命质量,让患者能够更有尊严、更少痛苦地与疾病共存乃至走向更长久的康复。
(平昌昀 河南省人民医院 病理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