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一图读懂肿瘤病理诊断,让健康不再迷茫

2025-08-23 18:3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现代医学诊疗体系中,肿瘤病理诊断被誉为癌症确诊的"金标准",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对病变组织的微观形态学分析,精准判定肿瘤的良恶性属性、组织学来源及生物学行为特征。这一过程如同医学侦探的"破案"过程——病理医生借助显微镜这一特殊"放大镜",观察细胞的形态变化、排列方式及间质反应,为临床治疗提供最权威的诊断依据。本文将通过模拟图解式的分步解析,带您深入了解从组织取样到报告生成的完整病理诊断链条,揭开这项关键医疗技术的神秘面纱。

1. 标本采集:作为病理诊断的"第一道关口",标本采集的质量直接决定后续诊断的准确性。临床常用的采集方式包括:手术切除的完整肿瘤组织(如乳腺癌根治术标本)、内镜下咬取活检(适用于胃肠道黏膜病变)、CT或超声引导下的细针穿刺活检(针对肝、肺等深部器官肿瘤)以及脱落细胞学检查(如胸水、宫颈涂片)。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所有标本必须在离体30分钟内用10%中性福尔马林固定液进行及时处理,固定液用量应为标本体积的5-10倍,以确保组织细胞形态得到完好保存,为后续检查奠定基础。

2. 样本处理:病理技术室的标准化操作流程是保证诊断质量的关键环节。标本送达实验室后,技术人员首先进行肉眼观察和取材(选取最具代表性的病变区域,一般取2-3块组织,每块大小不超过1.5cm×1.5cm×0.3cm),随后经过12-24小时的梯度酒精脱水(从70%到100%浓度递增)、二甲苯透明处理,再用融化的石蜡进行包埋,制成坚实的蜡块。最后使用高精度切片机将蜡块切成3-4微米厚的组织薄片,如同削苹果皮般均匀展开,贴附在载玻片上,经过60℃烤箱2小时烘烤后完成制片。

3. 染色:组织切片必须经过特殊染色才能在显微镜下清晰显示细胞结构,其中HE染色(苏木精-伊红染色)是最基础也最重要的染色方法。苏木精作为碱性染料能将细胞核染成蓝紫色,伊红作为酸性染料可使细胞质呈现粉红色,这种"蓝紫配粉红"的经典组合,能清晰展现细胞的核质比例、核仁大小及染色质分布情况。对于疑难病例,还会采用特殊染色技术,如过碘酸-雪夫反应(PAS)检测糖原,Masson三色染色显示胶原纤维,这些"特殊染料"如同给不同的细胞结构穿上"彩色外衣",帮助病理医生识别特殊病变。

4. 显微镜检查:这是病理诊断的核心判读环节,病理医生需要在不同放大倍数(从低倍镜40倍到高倍镜400倍)下进行系统观察。低倍镜下评估组织结构的整体排列模式(如腺癌的腺管形成、鳞癌的角化珠),高倍镜下分析细胞的异型性特征:包括细胞核增大、核膜不规则、染色质浓集、核仁明显以及核分裂象增多等恶性细胞标志。经验丰富的病理医生能通过这些细微变化,辨别出"伪装"成良性病变的恶性肿瘤,这一过程如同在微观世界中"找茬",需要极强的专业素养和长期实践积累。

5. 免疫组化:当常规HE染色难以确定肿瘤来源时,免疫组化技术就成为"辨明身份"的关键工具。这项技术利用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就像给不同类型的细胞贴上"身份证"——比如细胞角蛋白(CK)阳性提示上皮源性肿瘤,波形蛋白(Vimentin)阳性指向间叶组织来源,甲状腺球蛋白(Tg)阳性则高度提示甲状腺癌转移。目前临床常用的免疫组化指标已超过200种,病理医生会根据肿瘤形态特点选择合适的抗体组合,形成"抗体谱"来精准判断肿瘤的组织学起源。

6. 分子病理学检测:随着精准医疗时代的到来,分子病理检测已成为指导肿瘤靶向治疗的"导航系统"。通过PCR、FISH、NGS等分子生物学技术,检测肿瘤细胞中的特定基因变异,如非小细胞肺癌的EGFR突变、ALK融合,乳腺癌的HER2扩增,结直肠癌的KRAS/NRAS/BRAF突变等。这些基因信息不仅能预测患者对靶向药物的敏感性,还能评估肿瘤的复发风险和预后,为临床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使肿瘤治疗从"一刀切"进入"量体裁衣"的精准时代。

7. 病理报告:一份完整的病理报告堪称肿瘤诊断的"最终判决书",其内容包括:患者基本信息、标本来源、肉眼所见(肿瘤大小、颜色、质地等)、镜下描述(细胞形态、组织结构、浸润范围)、免疫组化结果(相关抗体表达情况)、分子检测数据(基因突变状态)以及最终诊断结论(包括肿瘤类型、分级、分期和切缘情况)。这份报告由主诊病理医生审核签字后发出,将直接决定临床医生选择手术、化疗、放疗还是靶向治疗等方案,是连接诊断与治疗的关键桥梁。

8. 综合评估:现代肿瘤诊疗强调多学科协作(MDT)模式,病理诊断结果需与患者的临床表现(症状、体征)、影像学检查(CT、MRI、PET-CT所示肿瘤位置、大小、转移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查(肿瘤标志物水平等)进行综合分析。例如,对于肺部小结节的病理诊断,需要结合患者的吸烟史、CT影像特征和PET-CT代谢活性,才能更准确地判断病变性质,避免过度诊疗或误诊漏诊,最终为患者制定最优化的个体化治疗策略。

总结:通过这套标准化、精细化的诊断流程,肿瘤病理诊断为临床提供了最可靠的"疾病说明书",使医生能够明确"敌人"的类型、特性和"战斗力",从而选择最有效的"作战方案"。对于患者而言,了解这一过程不仅能消除对肿瘤诊断的神秘感和恐惧感,更能帮助建立与医生的有效沟通,理性看待检查结果,积极配合治疗,在抗击癌症的道路上掌握更多主动权。每一份精准的病理报告背后,都是病理医生与技术人员的专业坚守,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王媛媛 河南省肿瘤医院 病理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