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肺气虚,中医咋补好

2025-03-19 12:0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中医理论中,肺气虚是常见的体质状态之一,主要表现为气短、乏力、容易感冒、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等症状。肺气虚不仅影响生活质量,还可能导致其他健康问题。因此,了解如何通过中医方法调理肺气虚,对于改善健康状况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肺气虚的中医调理方法,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中医智慧。

一、肺气虚的定义与表现

(一)定义

    肺气虚是指肺气不足,导致肺的生理功能减弱。在中医理论中,肺主气,司呼吸,主皮毛,开窍于鼻,与大肠相表里。肺气虚意味着肺的宣发和肃降功能失常,导致呼吸功能减弱,防御外邪的能力下降。

(二)常见表现

1.  气短乏力:活动后气短明显,稍作活动即感呼吸困难,伴有乏力、倦怠。

2.  容易感冒:抵抗力下降,容易反复感冒,感冒后症状迁延不愈。

3.  咳嗽无力:咳嗽时声音低微,痰液清稀,咳痰无力。

4.  面色苍白:面色无华,缺乏红润,精神不振。

5.  舌脉象:舌质淡,苔薄白,脉象虚弱。

二、中医对肺气虚的认识

(一)病因

1.  外感六淫:风、寒、暑、湿、燥、火等外邪侵袭肺部,导致肺气受损。

2.  饮食不当:长期饮食不节,脾胃虚弱,不能正常运化水谷精微,导致肺气不足。

3.  情志失调:长期情绪压抑、过度劳累等,影响肺气的宣发和肃降。

4.  久病体虚:长期患病,身体虚弱,导致肺气不足。

(二)病机

    肺气虚的主要病机是肺气不足,宣发肃降功能失常。肺气不足,导致呼吸功能减弱,防御外邪的能力下降,容易出现气短、乏力、容易感冒等症状。

三、中医调理方法

(一)中药调理

1. 补肺益气

    常用的中药有黄芪、人参、党参、白术、茯苓等。这些药物具有补肺益气、健脾化湿的作用,能够增强肺气,改善气短乏力等症状。例如,黄芪具有补气升阳、固表止汗的功效,常用于治疗气虚乏力、表虚自汗等症状;人参大补元气,复脉固脱,补脾益肺,生津养血,适用于气虚欲脱、肺虚喘咳等症状。

2. 宣肺化痰

    常用的中药有杏仁、桔梗、前胡、浙贝母等。这些药物具有宣肺化痰、止咳平喘的作用,能够改善咳嗽无力、痰液清稀等症状。例如,杏仁具有降气止咳平喘、润肠通便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气喘、肠燥便秘等症状;桔梗具有宣肺、利咽、祛痰、排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咳嗽痰多、咽痛音哑等症状。

3. 养阴润肺

    常用的中药有沙参、麦冬、玉竹、百合等。这些药物具有养阴润肺、益胃生津的作用,能够改善肺虚燥咳、咽干口燥等症状。例如,沙参具有清热养阴、润肺止咳的功效,常用于治疗阴虚肺燥、干咳少痰等症状;麦冬具有养阴生津、润肺清心的功效,常用于治疗肺燥干咳、虚烦失眠等症状。

(二)食疗调理

1. 黄芪炖鸡汤

材料:黄芪30克,人参10克,党参15克,鸡肉250克,生姜3片,红枣5枚。

做法:将黄芪、人参、党参洗净,鸡肉切块,生姜切片,红枣去核。将所有材料放入炖锅中,加水适量,炖煮2小时,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补肺益气,健脾养胃。适用于气短乏力、容易感冒、食欲不振等症状。

2. 沙参麦冬粥

材料:沙参15克,麦冬10克,玉竹10克,粳米100克。

做法:将沙参、麦冬、玉竹洗净,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将粳米洗净,加入药汁中,煮成粥,调味后即可食用。

功效:养阴润肺,益胃生津。适用于肺虚燥咳、咽干口燥、食欲不振等症状。

3. 桔梗杏仁茶

材料:桔梗10克,杏仁10克,冰糖适量。

做法:将桔梗、杏仁洗净,加水煎煮,取汁去渣。加入冰糖调味,即可饮用。

功效:宣肺化痰,止咳平喘。适用于咳嗽无力、痰液清稀、咽痛音哑等症状。

(三)针灸调理

1. 肺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温和灸法或针刺法,每次灸15 - 20分钟,或针刺得气后留针20 - 30分钟,每周2 - 3次。

功效:补肺益气,宣肺止咳。适用于气短乏力、咳嗽无力、容易感冒等症状。

2. 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操作:用温和灸法或针刺法,每次灸15 - 20分钟,或针刺得气后留针20 - 30分钟,每周2 - 3次。

功效:健脾益气,培元固本。适用于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等症状。

3. 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腕后1.5寸,当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阳溪与阳池连线上。

操作:用温和灸法或针刺法,每次灸15 - 20分钟,或针刺得气后留针20 - 30分钟,每周2 - 3次。

功效:宣肺止咳,通经活络。适用于咳嗽无力、头痛项强、容易感冒等症状。

(四)按摩调理

1. 按摩肺俞穴

位置:在背部,当第三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肺俞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2 - 3次。

功效:补肺益气,宣肺止咳。适用于气短乏力、咳嗽无力、容易感冒等症状。

2. 按摩足三里穴

位置:在小腿前外侧,当犊鼻下3寸,距胫骨前缘一横指处。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压足三里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2 - 3次。

功效:健脾益气,培元固本。适用于气短乏力、食欲不振、容易感冒等症状。

3. 按摩列缺穴

位置:在前臂,腕后1.5寸,当桡骨茎突上方,腕横纹上1.5寸,阳溪与阳池连线上。

操作:用拇指或中指按压列缺穴,每次按压3 - 5分钟,每天2 - 3次。

功效:宣肺止咳,通经活络。适用于咳嗽无力、头痛项强、容易感冒等症状。

(五)生活方式调理

1. 保持良好生活习惯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适当休息,增强体质。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保持心情舒畅。

2. 适度运动

    适度运动可以增强肺功能,改善体质。建议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方式,如太极拳、八段锦、散步、慢跑等。每次运动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周运动3 - 5次。

3. 避免不良刺激

    避免接触烟雾、尘埃等有害物质,减少对肺部的刺激。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长时间处于密闭、污染的环境中。寒冷季节注意保暖,避免受凉,预防感冒。

四、结论

    肺气虚是常见的体质状态之一,通过中医的中药调理、食疗调理、针灸调理、按摩调理和生活方式调理,可以有效改善肺气虚的症状,增强体质,提高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中医调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根据个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调理方法,并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通过科学的调理,大多数肺气虚患者可以有效改善症状,恢复健康。

(吕莎莎 南阳张仲景医院 中医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