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过敏性结膜炎反复?教你识别症状、避开过敏原与正确用药

2025-09-08 10: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春暖花开时,不少人会突然出现眼睛发痒、流泪、红肿等症状,到医院检查后被确诊为过敏性结膜炎。这种看似常见的眼部疾病,却常常反复发作,给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诸多困扰。据统计,过敏性结膜炎在眼科门诊的发病率约占15%-20%,尤其在春秋季节高发,儿童和青少年更是易感人群。很多患者由于对疾病认知不足,无法及时识别症状、避开过敏原,或存在用药误区,导致病情反复加重。今天,我们就从症状识别、过敏原规避、正确用药三个维度,带大家全面了解过敏性结膜炎,帮助大家摆脱“眼痒”烦恼。

一、精准识别症状:分清“过敏”与“感染”,避免误判
过敏性结膜炎是眼结膜接触过敏原后,由免疫球蛋白E介导的眼部过敏反应,其症状具有明显的“过敏特质”,但常被误认为是细菌性或病毒性结膜炎,导致治疗方向错误。想要准确识别,需牢记以下4个典型症状:

首先是眼痒,这是过敏性结膜炎最核心的症状,通常表现为“越揉越痒”,严重时甚至会让人忍不住用力揉搓眼睛,进而加重结膜损伤。与感染性结膜炎相比,过敏性结膜炎的眼痒更为剧烈,且多不伴随眼部疼痛,而细菌性结膜炎常伴有刺痛感,病毒性结膜炎可能出现异物感。

其次是眼部分泌物增多,过敏性结膜炎的分泌物多为透明、黏稠的黏液状,类似鸡蛋清,量一般不多,不会像细菌性结膜炎那样出现黄色或绿色的脓性分泌物,也不会像病毒性结膜炎那样伴随大量水样分泌物。

再者是结膜充血与水肿,患者的眼白部分会出现明显的发红症状,同时可能伴随眼睑肿胀,严重时眼睑会肿成“水泡眼”,影响外观。部分患者还会出现球结膜水肿,即眼白部分凸起,看起来像是眼球表面有透明的“小水泡”。

最后是伴随症状,过敏性结膜炎患者常同时患有过敏性鼻炎、哮喘等其他过敏性疾病,因此可能会伴随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咳嗽、喘息等症状。如果出现这些伴随症状,更应警惕过敏性结膜炎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过敏性结膜炎还有不同分型,其中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最为常见,多由花粉、柳絮等季节性过敏原引起,症状随季节变化,春秋季高发;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则由尘螨、动物毛发、霉菌等常年存在的过敏原导致,症状全年均可发作,且多在接触过敏原后数分钟至数小时内出现。此外,还有春季角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等特殊类型,症状更为严重,可能累及角膜,影响视力,需及时就医。

二、科学避开过敏原:从“源头”减少发作,做好日常防护
过敏性结膜炎的反复发作,根源在于持续接触过敏原。因此,避开过敏原是预防和控制疾病的关键环节。不同类型的过敏性结膜炎,过敏原不同,防护方式也需“对症下药”。

(一)季节性过敏性结膜炎:应对“花粉季”的防护措施
春秋季是花粉传播的高峰期,杨树、柳树、桦树、柏树、豚草、蒿属植物等的花粉是主要过敏原。这段时间,患者应尽量减少户外活动,尤其是在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花粉浓度较高的时段,避免去公园、植物园、郊外等花粉密集的地方。如果必须外出,需做好眼部防护,佩戴防风镜或宽边帽子,减少花粉直接接触眼睛。

外出回家后,应及时清洗面部、眼部和鼻腔,更换衣物并清洗,避免将花粉带入室内。同时,关闭家中门窗,使用空气净化器,选择带有HEPA滤网的产品,可有效过滤空气中的花粉颗粒。此外,避免在室外晾晒衣物、被褥,防止花粉附着。

(二)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清除室内“隐形过敏原”
尘螨、动物毛发、霉菌是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的主要“元凶”。尘螨多存在于床垫、枕头、沙发、地毯、毛绒玩具中,因此需定期清洁室内环境,每周用55℃以上的热水清洗床单、被套、枕套,暴晒床垫、枕头;减少毛绒玩具、地毯等易积尘物品的摆放,使用吸尘器定期清洁沙发、地面,避免尘螨滋生。

如果家中养有宠物,需注意宠物毛发和皮屑。尽量将宠物安置在室外或阳台,避免进入卧室;每天用梳子梳理宠物毛发,定期给宠物洗澡(建议每周1-2次),清理宠物窝和活动区域,减少毛发和皮屑的散落。对宠物毛发过敏严重的患者,建议暂时寄养宠物。

霉菌则易在潮湿的环境中生长,如浴室、厨房、地下室等。需保持室内干燥通风,控制室内湿度在50%以下,使用除湿机或空调降低湿度;定期清洁浴室、厨房的水槽、瓷砖缝隙,避免积水,可使用含氯消毒剂或防霉剂清除霉菌斑。

此外,部分患者可能对化妆品、隐形眼镜护理液、眼药水等化学物质过敏,需注意避免使用可疑产品。如果使用新的眼部化妆品或护理产品后出现眼痒、红肿等症状,应立即停用并清洗,必要时就医。

三、正确用药:避开“三大误区”,选择合适药物
当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时,合理用药能有效缓解症状,但很多患者存在用药误区,导致病情延误或加重。以下是常见的用药误区及正确的用药指南。

(一)避开用药“三大误区”
误区一:“眼痒就用抗生素眼药水”。抗生素眼药水主要用于治疗细菌性结膜炎,对过敏性结膜炎无效。滥用抗生素眼药水不仅无法缓解症状,还可能破坏眼表微环境,导致耐药性,加重病情。

误区二:“激素眼药水可以长期用”。糖皮质激素眼药水抗炎效果显著,能快速缓解眼痒、红肿等症状,但长期使用(超过2周)可能引起眼压升高、白内障、角膜感染等严重副作用,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可自行长期用药。

误区三:“症状缓解就停药”。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需要一定疗程,即使症状缓解,也需在医生指导下逐渐减量停药,突然停药可能导致症状反弹。此外,在过敏原浓度较高的季节,可在医生指导下提前使用预防性药物,减少发作。

(二)根据症状选择合适药物
目前,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药物主要包括抗组胺药、肥大细胞稳定剂、双效作用药物(抗组胺+肥大细胞稳定)、糖皮质激素、人工泪液等,需根据症状严重程度选择。

抗组胺药:适用于轻度至中度过敏性结膜炎,能快速缓解眼痒、流泪等症状。常用的有奥洛他定滴眼液、酮替芬滴眼液等,其中奥洛他定滴眼液属于双效作用药物,既能快速止痒,又能稳定肥大细胞,减少过敏反应的发生,作用时间较长,适合长期使用。

肥大细胞稳定剂:如色甘酸钠滴眼液,主要通过稳定肥大细胞膜,阻止组胺等过敏介质释放,起到预防和控制过敏反应的作用。这类药物起效较慢,一般需要连续使用2-3周才能达到最佳效果,适合作为预防性用药,在花粉季来临前1-2周开始使用,或常年性过敏性结膜炎患者长期维持治疗。

糖皮质激素眼药水:如氟米龙滴眼液、泼尼松龙滴眼液等,抗炎作用强,适用于症状严重的过敏性结膜炎,如春季角结膜炎、特应性角结膜炎,或其他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患者。使用时需严格遵医嘱,控制用药剂量和疗程,定期监测眼压,避免副作用。

人工泪液:如玻璃酸钠滴眼液、聚乙二醇滴眼液等,能稀释眼表过敏原浓度,润滑眼表,缓解眼干、异物感等症状。人工泪液安全性高,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也可在日常中用于眼部保湿,减少过敏发作。

此外,对于合并过敏性鼻炎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鼻用糖皮质激素、口服抗组胺药等,通过全身和局部联合治疗,更好地控制过敏症状,减少眼部症状的反复发作。

四、总结:预防为主,及时就医,避免病情加重
过敏性结膜炎虽然不会危及生命,但反复发作会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长期不规范治疗还可能导致角膜损伤、视力下降等并发症。因此,应对过敏性结膜炎,需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日常做好过敏原防护,减少接触机会;出现症状后及时识别,避免误判和滥用药物;根据病情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遵医嘱用药。

如果出现以下情况,应立即就医:症状持续加重,眼痒、红肿明显,影响视力;出现角膜损伤,如眼睛疼痛、畏光、视物模糊;使用药物后症状无缓解或出现副作用;首次发作,无法明确诊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过敏原检测(如皮肤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等),明确过敏原,并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帮助患者有效控制病情,减少复发。

总之,过敏性结膜炎的治疗需要耐心和坚持,只要掌握正确的识别方法、做好过敏原防护、规范用药,就能有效摆脱“眼痒”困扰,拥有清晰、舒适的“视界”。

(张佩佩 内黄县人民医院 眼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