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血脂检查不白做:看懂4项指标,帮你远离心脑血管风险

2024-11-05 16: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医生,我体检报告上写着总胆固醇偏高,这要紧吗?”“TG超标了,是不是得立刻吃药?”在门诊中,类似的问题每天都在上演。据统计,我国18岁及以上人群血脂异常患病率高达40.4%,但真正了解血脂指标含义的人不足三成。血脂检查并非简单的“数字游戏”,读懂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这四项核心指标,可提前预警心脑血管疾病风险。

一、血脂四项:身体发出的“健康信号灯”

1. TC:血液中的“脂肪总量”

TC是血液中所有胆固醇总和,包括LDL-C和HDL-C,正常值应<5.2mmol/L,边缘升高为5.2~6.2mmol/L,≥6.2mmol/L则属于高胆固醇血症。TC反映体内胆固醇代谢的整体状态,但需结合其他指标判断风险类型。例如,TC升高可能是LDL-C过高(动脉粥样硬化风险),也可能是HDL-C升高(保护性因素)。

2. TG:能量储备的“双刃剑”

TG是血液中脂肪的主要形式,正常值应<1.7mmol/L。它的升高与饮食密切相关:一顿油炸食品可能让TG飙升3~5倍。轻度升高(1.7~2.25mmol/L)可能由短期高脂饮食导致,但若持续>2.26mmol/L,会显著增加胰腺炎风险,同时通过促进炎症反应间接加速动脉粥样硬化。

3. LDL-C:“坏胆固醇”的致命威胁

LDL-C被称为“血管垃圾制造者”,正常值应<3.4mmol/L,理想值需根据风险分层调整:低危人群<3.4mmol/L,中危<3.0mmol/L,高危<2.6mmol/L,极高危<1.8mmol/L。它通过损伤血管内皮、沉积形成斑块,导致冠心病、脑卒中等疾病。研究显示,LDL-C每降低1mmol/L,5年内主要心血管事件风险减少22%。

4. HDL-C:“血管清道夫”的保护屏障

HDL-C是唯一“越低越危险”的指标,正常值应>1.0mmol/L(男性)或>1.3mmol/L(女性)。它通过逆向转运胆固醇至肝脏代谢,抑制动脉粥样硬化。HDL-C每升高0.03mmol/L,冠心病风险降低2%~3%。但需注意,极端升高(如>2.3mmol/L)可能提示慢性肝病或药物影响。

二、血脂异常的“隐形推手”:这些因素正在摧毁你的血管

1. 饮食陷阱:看不见的脂肪入侵

每日摄入反式脂肪酸(如植脂末、人造奶油)超过2克,冠心病风险增加23%;饱和脂肪酸(如猪油、椰子油)占比超过总热量10%,LDL-C平均升高0.3mmol/L。精制碳水化合物(如白米饭、甜饮料)会通过升高TG,间接促进LDL-C氧化。

2. 代谢紊乱:肥胖与糖尿病的连锁反应

腹型肥胖(腰围男性≥90cm、女性≥85cm)者,内脏脂肪会分泌炎症因子,导致LDL-C颗粒变小、密度增高(更易沉积血管)。糖尿病患者因胰岛素抵抗,HDL-C合成减少,同时TG分解受阻,形成“致动脉粥样硬化性血脂异常”。

3. 遗传密码: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的威胁

约1/200人群携带LDL受体基因突变,这类患者即使严格控制饮食,LDL-C仍可能>4.9mmol/L,10岁前即可出现黄色瘤,20岁前冠心病风险高达50%。基因检测结合血脂筛查,可实现早期干预。

三、科学控脂:从生活干预到精准治疗

1. 饮食调整:吃出“黄金血脂”

脂肪选择:用单不饱和脂肪酸(橄榄油、坚果)替代饱和脂肪,可使LDL-C降低10%~15%;每周吃2次深海鱼(富含ω-3脂肪酸),TG下降20%-30%。

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30克可溶性纤维(如燕麦、苹果),像“海绵”一样吸附胆固醇排出体外。

植物甾醇:每日摄入2克植物甾醇(如强化食品),可竞争性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使LDL-C 降低10%~15%。

2. 运动处方:激活“好胆固醇”

每周5次、每次3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可使HDL-C升高5%~10%,同时TG降低15%~20%。力量训练通过增加肌肉量,提高基础代谢率,辅助控制血脂。

3. 药物治疗:精准打击“坏胆固醇”

他汀类药物是降低LDL-C的基石药物,可使心血管事件风险降低30%~40%。若他汀单药效果不佳,可联合依折麦布(抑制肠道胆固醇吸收)或PCSK9抑制剂(增强肝脏清除LDL-C)。TG≥5.6mmol/L时,需立即启动贝特类药物预防胰腺炎。

四、定期监测:构建血脂“动态档案”

1.筛查频率:因人而异

20~40岁成年人每5年检测1次;40岁以上男性、绝经后女性每年1次;高血压、糖尿病患者每3~6个月复查;家族性高胆固醇血症患者每3个月监测。

2. 检测前准备:避免“假性异常”

采血前3天保持正常饮食,避免高脂饮食或饮酒;采血前12小时空腹,但无需长时间禁食(>16小时可能导致TG假性降低);正在服用避孕药、激素类药物者,需告知医生。

五、走出误区:血脂管理的常见认知陷阱

1. 误区一:“瘦人不会血脂高”

体型正常者中,约25%存在非肥胖型血脂异常,与遗传、代谢综合征相关。

2. 误区二:“血脂正常后停药”

他汀类药物需长期服用,擅自停药可能导致LDL-C反弹,增加心血管事件风险。

3. 误区三:“只关注LDL-C,忽略其他指标”

TG>5.6mmol/L时,胰腺炎风险激增;HDL-C<1.0mmol/L时,即使LDL-C达标,心血管风险仍增加30%。

六、结语

血脂管理不是“数字游戏”,而是一场关乎生命质量的持久战。读懂血脂四项,就像掌握了通往健康的地图,每一步科学干预,都在为心脑血管筑起坚固防线。

(张刚强 安阳市中医院 检验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