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在医学领域,颅脑损伤是一种极为严重且常见的损伤类型。由于颅脑是人体的神经中枢,任何形式的损伤都可能对生命构成威胁,因此,对颅脑损伤的紧急处理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阐述颅脑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并强调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旨在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急救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二、颅脑损伤的定义与分类
颅脑损伤是指头部受到外力作用后,脑组织发生的损伤。根据损伤的性质和程度,颅脑损伤可分为闭合性损伤和开放性损伤两大类。闭合性损伤是指头皮和颅骨完整,但脑内组织受到冲击或震荡,如脑震荡、脑挫裂伤等;开放性损伤则是指头皮和颅骨破裂,脑组织与外界相通,如颅骨骨折伴脑膜裂伤、脑组织外溢等。
三、颅脑损伤的紧急处理措施
(一)保持呼吸道通畅
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意识障碍、呕吐等症状,导致呼吸道梗阻。因此,在急救过程中,首先要保持患者的呼吸道通畅。具体措施包括:清除口腔、鼻腔内的呕吐物、分泌物等异物;将患者头部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误吸入气道;对于呼吸困难或窒息的患者,可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或使用呼吸器等辅助呼吸。
(二)控制出血
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头皮裂伤、颅骨骨折等出血症状。对于出血量较小的伤口,可采用加压包扎的方法止血;对于出血量较大的伤口,应迅速使用止血带或纱布等物品进行加压包扎,并尽快送往医院救治。
(三)固定身体与头颈
颅脑损伤患者可能出现颈椎损伤或四肢骨折等合并伤。在急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固定患者的身体与头颈,避免在搬运过程中加重损伤。对于颈椎损伤的患者,应使用颈托固定颈部;对于四肢骨折的患者,应进行夹板固定或绷带包扎。
(四)降低颅内压
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颅内压增高的症状,如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等。在急救过程中,要采取措施降低颅内压,以减轻脑组织的损伤。具体措施包括:抬高床头15-30度,以促进颅内静脉回流;保持呼吸道通畅,防止缺氧;限制液体摄入,以降低脑水肿程度;必要时可使用药物降低颅内压。
(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在急救过程中,要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包括意识状态、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的监测。同时,要注意观察患者的瞳孔大小、对光反应等神经系统体征的变化,以及呕吐物的颜色、性质等消化道症状的变化。这些变化都可能提示患者病情的恶化或好转,为后续的救治提供重要依据。
四、急救知识在关键时刻的重要性
(一)提高救治成功率
掌握急救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伤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例如,在颅脑损伤后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固定身体与头颈等措施可以迅速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伤程度;降低颅内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患者的病情变化,为后续的救治提供有力支持。
(二)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
颅脑损伤后,患者可能出现多种并发症和后遗症,如肺部感染、脑水肿、脑疝等。掌握急救知识可以在关键时刻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减少并发症和后遗症的发生。例如,在急救过程中保持呼吸道通畅、控制出血等措施可以减少肺部感染的发生;降低颅内压、密切观察病情变化等措施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脑水肿和脑疝等严重并发症,避免患者因并发症而失去生命或留下严重的后遗症。
(三)增强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急救知识不仅可以在医疗机构中发挥作用,还可以在公众自救互救中发挥重要作用。掌握急救知识的公众可以在遇到颅脑损伤等紧急情况时迅速采取正确的救治措施,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同时,公众还可以通过自救互救的方式减轻医疗机构的救治压力,提高医疗资源的利用效率。
五、结论
颅脑损伤是一种严重的医疗状况,对患者的生命构成严重威胁。在急救过程中,正确的处理措施对于减轻患者的痛苦和损伤程度、提高救治成功率具有重要意义。因此,我们应该加强急救知识的普及和培训,提高公众对颅脑损伤急救的认识和应对能力。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急救设备的建设和医护人员的培训,确保在关键时刻能够为患者提供及时有效的救治措施。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共同构建一个安全、健康的社会环境。
(陈家麒 义马市人民医院 急诊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