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炎炎夏日,高温天气不仅令人感到不适,还可能导致中暑这一严重的健康问题。中暑是由于人体长时间暴露在高温环境下,体温调节功能失衡,导致体内热量积聚过多而引发的急性疾病。若不及时进行救援行动,中暑可能引发严重的身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中暑后的救援行动至关重要,及时救助可有效避免不可逆的后果。
一、认识中暑
中暑并非简单的“热得受不了”,而是一种复杂的病理过程。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中暑可分为先兆中暑、轻症中暑和重症中暑。其中,重症中暑又可进一步细分为热痉挛、热衰竭和热射病三种类型。热射病是中暑最严重的类型,死亡率极高,患者常出现高热、无汗、意识障碍等症状,若不及时救治,可迅速发展为多器官功能衰竭,导致死亡。
二、中暑后的症状识别
中暑的症状多种多样,但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体温升高:体温可达到38℃以上,重症中暑患者体温可超过40℃。
- 大量出汗:初期可能大量出汗,但随着病情发展,可能出现无汗或汗闭现象。
- 皮肤干热:皮肤变得干燥、灼热,甚至出现潮红或苍白。
- 头晕头痛:患者常感到头晕、头痛,严重时可能出现意识障碍。
- 恶心呕吐:部分患者可能出现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 肌肉痉挛:热痉挛患者常出现四肢肌肉、腹壁肌肉和胃肠道平滑肌的痉挛性疼痛。
- 其他症状:如心慌、胸闷、气短、口渴、烦躁不安等。
三、中暑后的救援行动
- 迅速转移至阴凉处
一旦发现有人中暑,应立即将其从高温环境中转移至阴凉通风处,如树荫下、室内空调房等。解开患者衣物,以便身体更好地散热。同时,保持周围环境安静,避免过多人员围观造成空气不流通。
- 物理降温
中暑患者体温升高,需立即进行物理降温。可使用冷水或冰水擦拭患者皮肤,特别是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大血管分布的区域。这些地方冷却效果好,能迅速降低体温。如果有条件,可使用冰袋或冰块放置在上述部位,或让患者浸泡在凉水中。但需注意,降温速度不宜过快,以免引起寒战等不良反应。
- 快速补液
中暑患者常因大量出汗而脱水,需及时补充水分和电解质。如果患者清醒且没有恶心呕吐症状,可让其小口饮用淡盐水或运动饮料等含电解质的清凉饮品。避免给予咖啡因或含糖饮料,因为它们可能加重脱水症状。对于意识不清或无法进食的患者,需通过静脉输液进行补液治疗。
- 观察病情变化
在救援过程中,需密切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特别要注意患者的意识状态、体温、呼吸、心率等生命体征。一旦发现患者出现意识模糊、呼吸困难、心跳加速等严重症状,应立即呼叫急救服务或送往医院救治。
- 紧急送医
对于重症中暑患者,如热射病患者,需立即送往医院救治。在送医途中,应继续采取物理降温措施,并保持患者呼吸道通畅。同时,向医生详细描述患者的病史、症状及已采取的救援措施,以便医生迅速了解病情并制定治疗方案。
四、预防中暑的措施
预防中暑比救援更为重要。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 关注天气预报:了解当日及未来几天的天气情况,合理安排出行活动。在高温天气下尽量减少外出活动时间和强度。
- 合理安排作息时间:避免在高温时段(如上午10点至下午4点)进行户外活动或体力劳动。如果必须外出工作,应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
- 穿着透气衣物:选择轻薄、透气、宽松的衣物以减少身体热量积聚。同时佩戴遮阳帽、太阳镜等防晒用品以减少太阳直射对身体的伤害。
- 保持充足水分:及时补充水分是预防中暑的关键。在高温天气下应多喝水、多吃水果和蔬菜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避免饮用含咖啡因或高糖分的饮料以免加重脱水症状。
- 增强体质:加强体育锻炼可以提高身体的耐热能力和免疫力从而减少中暑的发生。但需注意在锻炼时要避免在高温时段进行并适当补充水分和电解质。
- 关注高危人群:婴幼儿、老年人、体弱多病者以及长时间高强度体力劳动者是中暑的高危人群应特别关注他们的身体状况并采取有效的防暑降温措施以避免中暑的发生。
总结:中暑是一种严重的健康问题若不及时进行救援行动可能导致不可逆的身体损伤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掌握中暑后的救援行动至关重要。在救援过程中应迅速转移患者至阴凉处进行物理降温并快速补液以补充身体所需的水分和电解质。
(柳华栋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二附属医院 急诊医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