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陈明军:如何进行凝血检验?有哪些常见的方法?

2023-05-09 09:1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凝血检验是一种用于评估血液凝固功能的实验室检查,它对于诊断和治疗出血性疾病、血栓形成以及监测抗凝治疗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凝血检验,医生可以了解患者是否存在凝血功能障碍,从而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本文将详细介绍如何进行凝血检验,包括常见的检验方法、操作步骤以及检验结果的解读。

一、凝血检验的常见方法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

凝血酶原时间(PT)测定是衡量外源性凝血系统功能的一种方法。它主要检测凝血因子Ⅶ的活性,以及凝血因子Ⅱ、Ⅹ、Ⅴ、Ⅰ等在外源性凝血途径中的作用。通过测定血浆中凝血酶原转化为凝血酶所需的时间,可以评估凝血功能是否正常。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

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测定主要用于评估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功能。它通过测量血浆中部分凝血活酶激活后,纤维蛋白形成所需的时间来反映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活性。APTT对凝血因子Ⅷ、Ⅸ、Ⅺ、Ⅻ以及共同途径中的凝血因子Ⅱ、Ⅹ、Ⅴ、Ⅰ敏感。

凝血酶时间(TT)测定

凝血酶时间(TT)测定是直接反映血浆中纤维蛋白原转变为纤维蛋白的时间。它主要用于检测纤维蛋白原的含量及其功能,以及血液中肝素和类肝素物质的存在。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

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是评估血液中纤维蛋白原水平的一种方法。纤维蛋白原是凝血过程中的关键蛋白质,其含量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血液的凝固能力。

二、如何进行凝血检验?

样本采集

凝血检验通常需要采集患者的静脉血样本。采血时,应使用无菌技术,避免溶血和组织液的混入。采血量一般为2-5ml,采集后立即轻轻倒转试管数次,使血液与抗凝剂充分混合。

样本处理

采集的血液样本需在室温下以3000rpm的速度离心15分钟,分离出血浆。血浆应在2小时内进行检测,或储存在-20℃以下的环境中备用。

检验操作

根据不同的检验方法,操作步骤会有所不同。一般来说,操作前需要准备好相应的试剂和设备,按照标准操作程序进行。例如,PT和APTT测定需要将血浆与试剂预温至37℃,然后加入钙离子启动凝血反应,最后记录凝固时间。

结果分析

凝血检验的结果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表现和其他实验室检查结果综合分析。正常参考值因实验室而异,通常以秒为单位表示。异常结果可能提示凝血功能障碍或抗凝治疗的影响。

三、凝血检验的临床意义

出血性疾病的诊断

凝血检验可用于诊断各种出血性疾病,如血友病、维生素K缺乏症、肝脏疾病等。通过检测PT、APTT等指标,可以发现凝血功能障碍的类型和程度。

血栓形成的监测

对于易发生血栓的患者,如心脏病、糖尿病、肿瘤患者等,定期进行凝血检验有助于及时发现血栓形成的风险,采取预防措施。

抗凝治疗的监控

对于接受抗凝治疗的患者,如使用华法林、肝素等药物的患者,凝血检验是监控治疗效果和调整药物剂量的重要手段。

四、凝血检验的注意事项

采血技术要求高,避免溶血和组织液污染。

样本处理要迅速,避免凝血因子的降解。

试剂和设备的质量直接影响检验结果的准确性。

结果分析需结合临床,避免盲目解读数据。

五、结语

凝血检验是临床实验室常规检查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诊断和治疗凝血功能障碍具有重要价值。通过掌握正确的检验方法和注意事项,可以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为患者的诊疗提供有力支持。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凝血检验的方法和应用也将更加广泛和完善,为临床提供更多帮助。

(陈明军 长垣市中医医院 检验科 主管技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