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共振成像(MRI)是现代医学中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手段,广泛应用于各种疾病的诊断。在磁共振检查中,根据是否注射造影剂,主要分为平扫和增强扫描两种类型。这两种检查方式在扫描方式、成像原理、应用范围、造影剂使用和图像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一、扫描方式
磁共振平扫:平扫是磁共振检查中最基础、最常用的方式。患者被置于磁共振机器中,机器通过发射射频脉冲和接收返回的磁共振信号,生成人体内部结构的图像。平扫无需注射造影剂,是一种无创、无辐射的检查方式。
磁共振增强扫描:增强扫描是在平扫的基础上,通过静脉注射造影剂来提高图像对比度,进一步显示病变部位。造影剂随血液分布到人体各正常或异常组织,由于不同组织的血液供应量和供应来源不同,造影剂的分布量、分布时间及清除速度会有差别,从而改变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信号强度差异,提高图像对比度。
二、成像原理
磁共振平扫:平扫利用人体组织自身的水分子进行成像。不同组织间的水分子含量和排列方式不同,导致在磁场中的磁共振信号强度存在差异。这些差异被磁共振机器捕捉并转化为图像,医生通过观察图像来诊断疾病。然而,由于不同组织间的信号强度差异较小,平扫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清晰显示病变。
磁共振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通过造影剂改变病变组织与正常组织的信号强度差异。造影剂通常含有顺磁性物质(如钆),能使组织T1时间缩短,信号增强。组织吸收造影剂的量不同,信号增强的程度就不同,从而提高了图像对比度,使病变显示更清晰。
三、应用范围
磁共振平扫:平扫适用于大部分疾病的初筛和诊断,如中枢神经系统、胸腹部、颈部、盆腔、乳腺、四肢及脊柱等部位疾病的诊断。平扫对脂肪、血管、肌肉实质性脏器等软组织分辨率较高,能够直观地显示人体内部结构的形态和位置。然而,平扫在某些病变的显示效果上可能不佳,如某些肿瘤、炎症、血管性疾病等。
磁共振增强扫描:增强扫描主要用于诊断肿瘤、炎症、血管性疾病等,能更准确地显示病变范围和性质。当平扫发现了可疑病变,但病变的边缘、内部结构、血供情况与邻近组织的关系等具有鉴别诊断意义的影像学表现显示不清时,增强扫描能提供重要依据。此外,增强扫描还能清楚显示肿瘤的范围、大小、形态,以及血管性病变的血管结构和血流情况。
四、造影剂使用
磁共振平扫:平扫无需使用造影剂,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检查方式。然而,由于不使用造影剂,平扫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清晰显示病变。
磁共振增强扫描:增强扫描需要使用造影剂,对患者的肾功能有一定要求。造影剂通过静脉注射进入人体,随血液分布到各组织。虽然造影剂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安全的,但少数患者可能会出现过敏反应或肾功能损害等副作用。因此,在使用造影剂前,医生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肾功能情况,并谨慎使用。
五、图像质量
磁共振平扫:平扫图像对比度较低,部分病变难以显示清楚。由于不同组织间的信号强度差异较小,平扫在某些情况下可能无法准确判断病变的性质和范围。
磁共振增强扫描:增强图像对比度高,病变显示更清晰。造影剂的使用提高了图像对比度,使病变与正常组织之间的界限更加明确。这有助于医生更准确地判断病变的性质、范围和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从而提高诊断准确性。
六、检查注意事项
磁共振平扫:在进行磁共振平扫前,患者需要去除身上的金属制品,如手机、金属腰带、装饰品等。若患者装有起搏器、烤瓷牙、人工关节等特殊金属制品,则禁止进行磁共振检查。此外,由于磁共振检查需要将患者置于磁共振机器中,且耗时长,烦躁或患有幽闭恐惧症的患者慎做该项检查。
磁共振增强扫描:在进行磁共振增强扫描前,除了需要去除金属制品外,还需要详细询问患者的过敏史和肾功能情况。若患者对造影剂过敏或肾功能严重损害,则禁止进行增强扫描。在注射造影剂后,患者需要密切观察是否出现过敏反应或不适症状。若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检查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
磁共振增强扫描与平扫在扫描方式、成像原理、应用范围、造影剂使用和图像质量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在选择磁共振检查方式时,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检查需求来决定。
(王荣霞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滑县医院 磁共振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