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发烧最着急的就是妈妈们了,但其实不用惊慌、不要焦虑、理性对待,做好护理,陪伴宝宝,帮助宝宝正确退烧即可。
一、什么是正常体温:
各部位正常值的范围与平均值如下图
二、发热程度的划分:
以体温(腋温)为例:(1)低热:37.5°C~38°C。(2)中度发热:38.1°C~38.9°C。(3)高热:39.0°C~40.9℃。(4)超高热:>41.0°C。当孩子的腋下温度>37.5°C时,就说明孩子发热了。
三、发热过程经过:
(1)体温上升期:特点是产热>散热。患者表现为皮肤苍白、干燥,畏寒,甚至出现寒战。此期体温可有骤升与渐升两种方式.骤升常见于疤疾、肺炎球菌肺炎等,渐升常见于伤寒等。
(2)高热持续期:特点是产热和散热在高于正常水平趋于平衡。患者表现为皮肤灼热、面色潮红、口唇干燥、呼吸和心跳加速等;此期持续数小时、数天甚至数周。
(3)退热期:特点是产热<散热。患者常表现为大量出汗和皮温降低,体弱患儿和心血管疾病患儿容易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四肢厥冷等循环衰竭的症状,应严密观察。
四、发热各期的家庭护理:
体温上升期: ①多喝水,补充水和食物。
②根据需求适度保暖,尤其手和脚。
③切记这期间不要物理降温。
高热期持续期: ①用温毛巾擦拭宝宝腋窝、脖子、大腿等部位进行物理降温。
②多喝水,预防脱水。
③必要时服用退烧药。
④高热时千万不要捂,适度减少衣物和盖被。
退热期: ①多喝水,补充水分。
②勤擦汗,及时更换汗湿的衣服,避免再次受寒。
③根据需要适当保暖。
五、用药指导:
什么时候需要服用退烧药:在监测体温的同时,还需要观察孩子的精神状态。
如果孩子体温不到38.5度,但是出现精神不振、肌肉酸痛等反应就可以给孩子用上退烧药。
如果孩子体温超过38.5度,但是精神很好,没有任何不舒服的表现,可以暂时不用退烧药。
按体重用药,而不是按年龄,可以先从中上限用起,根据退热效果调整用量。
小于 3 个月的小婴儿发热,不要自行用药,一般采用物理降温,建议先去医院就诊。
3个月以上的孩子:可以选择对乙酰氨基酚退热(泰诺林),有镇痛、解热的作用。起效时间30分钟-1小时,持续时间4-6小时,每日最多用4次,用量(每次 10~15 mg/kg,单次上限 800 mg)同时建议就诊评估发热原因。
6个月的孩子:可以选择布洛芬悬浮液(美林),有抗炎、镇痛、解热的作用。起效时间1小时左右。用量(每次 5~10mg/kg,单次上限 600 mg)。
六、什么情况下需到医院:
①宝宝发烧持续高热超过3天,需及时就医。
②婴幼儿发烧,一般38.5度以下可采用物理降温,但降温后反复发烧超过38.5度;持续发热 ≥ 39 °C,用药也不退下来。
③精神异常: 孩子有些嗜睡,刺激叫醒比平时困难;注意力减退,对周围环境反应跟平常不同;动作减少和无微笑等。
④其他症状:反复呕吐、严重腹泻或脱水有以上任一情况或其它家长觉得异常、超过自身护理知识的表现,建议一定要及时就诊。
七、关于发热有哪些误区:
误区一:发热会烧坏孩子脑子?
很多家长担心孩子发热会烧坏脑子,其实这种担忧是多余的。除非是极端的超高热持续状态(如41℃以上),否则单纯的发热并不会对孩子的大脑造成伤害。一般发生所谓“烧坏脑子”是脑部感染引起。
误区二:捂汗降温
有些家长在孩子发热时,会给孩子穿得过多或包裹得过紧,想通过“捂汗”降温。然而,这种做法其实是错误的,会使孩子体内的热量无法散发出去,反而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甚至可能引发捂热综合征。
误区三:使用酒精擦拭身体或冰袋降温
这两种降温方式都不可行!酒精挥发或敷冰袋时容易引起孩子寒战、皮肤毛细血管收缩等不良反应。此外,酒精还可能通过皮肤吸收进入孩子体内,对孩子的健康造成损害,比如出现酒精过敏或中毒症状。
误区四:高热惊厥处理不当
当孩子出现高热惊厥(突然的翻白眼、嘴唇发紫、四肢抽动)时,家长们会很慌乱,容易出现强行撬开孩子牙齿、过度摇晃孩子、掐孩子人中或虎口、盲目给孩子灌退热药等错误操作。
(梁婉莹 武汉市儿童医院 重症医学科 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