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儿童发烧别慌!正确护理4步走

2025-01-25 08:4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一、儿童发烧:先了解背后的“信号”

在儿童成长过程中,发烧是家长们经常会遇到的情况。据统计,6个月至6岁的儿童每年平均发烧次数可达6-8次。其实,发烧本身并不是一种疾病,而是身体免疫系统与病原体斗争的外在表现。当细菌、病毒等病原体侵入儿童体内时,免疫系统会被激活,通过升高体温来抑制病原体的生长和繁殖,这是身体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不同年龄段的儿童,发烧的常见原因也有所不同。新生儿期(0-28天)发烧,可能与感染、脱水等因素有关,由于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尚不完善,一旦发烧需格外警惕,应及时就医。婴儿期(1-12个月),幼儿急疹是常见的发烧原因之一,表现为突然高热,体温可达39-40℃,但宝宝一般精神状态较好,3-5天后体温骤降,同时全身出现皮疹。幼儿期(1-3岁),上呼吸道感染是发烧的主要原因,如感冒、扁桃体炎等,常伴有流涕、咳嗽等症状。学龄前期(3-6岁)和学龄期(6-12岁),除了普通感冒,肺炎、中耳炎、尿路感染等也可能导致发烧,此外,一些免疫性疾病如川崎病等在这个阶段也有一定的发病率。

家长们需要正确认识发烧,避免陷入一些常见误区。误区一:发烧会烧坏脑子。实际上,只有当体温超过41℃,且持续时间较长,或者存在神经系统疾病等特殊情况时,才可能对大脑造成损伤,普通的发烧并不会“烧坏脑子”。误区二:一发烧就立即用退烧药。发烧是身体的免疫反应,过早使用退烧药可能会影响免疫系统的正常工作,一般建议当儿童体温超过38.5℃,或因发烧感到明显不适时,再考虑使用退烧药。误区三:用酒精擦浴给儿童退烧。酒精容易通过皮肤吸收,可能导致儿童酒精中毒,尤其是婴幼儿,这种方法早已被淘汰。

二、科学监测:掌握体温变化的“钥匙”

准确监测体温是做好儿童发烧护理的第一步。目前常用的测温工具包括水银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红外体温计。水银体温计测量结果准确,但测量时间较长,且容易破碎,使用时需注意安全。电子体温计测量快速、方便,误差较小,适合家庭日常使用。红外体温计又分为额温枪和耳温枪,测量便捷,适合给不配合的儿童测量,但受环境温度等因素影响较大,测量时需按照说明书正确操作。

不同的测温部位,正常体温范围也有所不同。口腔温度的正常范围为36.3-37.2℃,腋下温度比口腔温度低0.2-0.5℃,正常范围为36-37℃,肛门温度比口腔温度高0.3-0.5℃,正常范围为36.5-37.7℃。给儿童测量体温时,要根据儿童的年龄和配合程度选择合适的部位和工具。对于婴幼儿,建议选择腋下或肛门测温,测量腋下温度时,需将体温计夹紧,测量时间为5-10分钟;测量肛门温度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肛门黏膜,测量时间为3分钟左右。对于较大的儿童,可以选择口腔或腋下测温,测量口腔温度时,要确保儿童不会咬碎体温计。

在儿童发烧期间,家长应定期监测体温,记录体温变化情况,包括发烧的起始时间、体温峰值、体温波动规律等,同时观察儿童的精神状态、食欲、睡眠等一般情况,以及是否伴有其他症状,如咳嗽、流涕、呕吐、腹泻、皮疹等。这些信息对于医生判断病情和制定治疗方案非常重要。如果儿童体温持续升高,或精神状态差、食欲明显下降、出现抽搐等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三、居家护理:4步走让宝宝舒适退热

(一)环境调节:营造舒适的退热“小环境”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是非常重要的一点。每天应至少开窗通风2-3次,每次通风时间不少于30分钟,这样可以降低室内病原体的浓度,减少交叉感染的机会。但要注意避免对流风,以免儿童着凉。室内温度应保持在22-26℃,湿度控制在50%-60%,这样的环境有助于儿童身体散热,也能让儿童感觉更加舒适。可以使用空调来调节温度,使用加湿器来增加空气湿度。

在穿着和被褥方面,要遵循“适量原则”。不要给儿童穿过多的衣服或盖过厚的被褥,以免影响身体散热,导致体温进一步升高,甚至引发“捂热综合征”。可以给儿童穿宽松、透气的棉质衣物,被褥以轻薄、柔软为宜,根据体温变化和儿童的感觉及时调整。

(二)饮食调理:为身体提供退热“能量”

发烧会使儿童的身体消耗大量能量,同时消化功能也会受到一定影响,因此饮食调理至关重要。要保证儿童摄入充足的水分,发烧时儿童容易出汗,身体缺水可能会导致脱水,影响退热。可以给儿童多喝温水、米汤、果汁等,也可以适当饮用口服补液盐,预防脱水。

在饮食选择上,应遵循“清淡、易消化、富含营养”的原则。可以给儿童准备一些流质或半流质食物,如粥、面条、蛋羹等,这些食物容易消化吸收,不会给胃肠道带来负担。同时,要适当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如瘦肉、鱼肉、蔬菜、水果等,但要注意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及不易消化的食物,如油炸食品、糯米制品等。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强迫儿童进食。发烧时儿童的食欲可能会下降,这是正常现象,家长不要过于担心,也不要强迫儿童吃东西,以免引起儿童反感。可以采取少量多餐的方式,让儿童根据自己的食欲和感觉进食。

(三)物理降温:安全有效的退热“小妙招”

温水擦浴是一种简单、安全、有效的物理降温方法。准备32-34℃的温水,用毛巾浸湿后轻轻擦拭儿童的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时间为10-15分钟,通过水分的蒸发带走身体的热量,达到降温的目的。需要注意的是,不要用酒精擦浴,也不要擦拭儿童的前胸、后背、腹部、足底等部位,以免引起不适。

退热贴也是很多家长常用的物理降温工具。退热贴通过凝胶中水分的蒸发,吸收身体的热量,从而降低头部温度,缓解儿童因发烧引起的头痛、头晕等不适症状。将退热贴贴在儿童的额头或太阳穴上即可,使用过程中要注意观察儿童是否有过敏反应。

如果儿童体温较高,物理降温效果不明显,可以考虑给儿童洗温水澡。水温与体温相近为宜,洗澡时间不宜过长,5-10分钟即可。洗澡过程中要注意保暖,避免儿童着凉。洗澡可以帮助儿童散热,同时也能让儿童感觉更加舒适。

(四)药物退热:合理使用的“关键法则”

当儿童体温超过38.5℃,或因发烧感到明显不适时,如烦躁不安、哭闹不止、精神萎靡等,可以考虑使用退烧药。目前儿童常用的退烧药主要有对乙酰氨基酚和布洛芬,这两种药物退热效果较好,安全性也较高。

对乙酰氨基酚适用于3个月以上的儿童,每4-6小时可重复使用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每次剂量为10-15mg/kg。布洛芬适用于6个月以上的儿童,每6-8小时可重复使用一次,24小时内不超过4次,每次剂量为5-10mg/kg。家长在给儿童使用退烧药时,一定要严格按照说明书或医生的建议给药,不要擅自增加剂量或缩短给药间隔时间,以免引起药物不良反应。

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同时给儿童使用两种退烧药,也不要将退烧药与含有退烧成分的复方感冒药同时使用,以免药物过量,对儿童的肝脏、肾脏等器官造成损伤。如果儿童在使用退烧药后体温仍未下降,或出现恶心、呕吐、皮疹等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四、何时就医:警惕发烧背后的“危险信号”

虽然大部分儿童发烧是由普通感冒等良性疾病引起的,但也有一些发烧可能是严重疾病的表现,因此家长要密切观察儿童的情况,当出现以下“危险信号”时,应及时就医:

持续高烧不退:体温持续超过39℃,且经过物理降温和药物退热后仍无明显下降,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

精神状态差:儿童出现嗜睡、昏迷、烦躁不安、抽搐等异常精神状态,或原本活泼好动的儿童变得精神萎靡、反应迟钝。

伴有严重症状:如呼吸困难、剧烈咳嗽、频繁呕吐、腹泻、腹痛、脓血便、头痛剧烈、颈部僵硬、皮疹持续不退或伴有出血点等。

特殊年龄段儿童:新生儿(出生28天内)发烧,无论体温高低,都应及时就医,因为新生儿免疫系统发育不完善,感染可能会迅速扩散,导致严重后果;3个月以下的婴儿发烧,也应尽快就医,因为这个阶段的婴儿发烧可能提示存在严重感染。

有基础疾病的儿童:如果儿童本身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免疫缺陷病、血液病等基础疾病,发烧可能会使病情加重,应及时就医。

就医时,家长应向医生详细描述儿童的发烧情况,包括发烧的起始时间、体温变化、伴随症状、用药情况等,同时提供儿童的既往病史、过敏史等信息,以便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

五、预防措施:从源头减少发烧的“发生概率”

预防儿童发烧,关键在于增强儿童的免疫力。合理饮食是增强免疫力的基础,要保证儿童摄入均衡的营养,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牛奶、鸡蛋、鱼类、新鲜蔬菜和水果等,避免挑食、偏食。同时,要培养儿童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食,避免暴饮暴食。

充足的睡眠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和免疫力提升也非常重要。不同年龄段的儿童所需睡眠时间不同,新生儿每天需要睡16-20小时,1-3岁幼儿每天需要睡12-14小时,3-6岁儿童每天需要睡10-12小时,6岁以上儿童每天需要睡9-10小时。家长要为儿童创造良好的睡眠环境,保证儿童每天有充足的睡眠时间。

适当的运动可以促进儿童的血液循环,增强体质,提高免疫力。家长可以根据儿童的年龄和兴趣,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如散步、跑步、游泳、跳绳等,每天让儿童进行至少1小时的户外活动。

此外,要注意个人卫生和环境卫生,培养儿童勤洗手的好习惯,饭前便后、外出归来都要洗手,避免病从口入。定期对儿童的玩具、餐具、衣物等进行清洗消毒,保持室内环境清洁卫生,减少病原体的滋生和传播。在流感高发季节,尽量避免带儿童去人员密集、空气流通差的场所,如商场、影院等,如果必须前往,应给儿童佩戴口罩,做好防护措施。

总之,儿童发烧是一种常见的现象,家长们不必过于惊慌,但也不能掉以轻心。通过了解发烧的原因和正确的护理方法,科学监测体温,做好居家护理,及时识别危险信号并就医,同时做好预防措施,就能够更好地应对儿童发烧,帮助儿童尽快恢复健康。希望本文能够为家长们提供一些实用的参考,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健康的环境中快乐成长。

(黄冬林 河南省濮阳市范县人民医院 儿科 副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