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王秀娟:消化性溃疡:胃与十二指肠的“小洞大麻烦”,如何修补?

2024-10-14 15:3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胃溃疡”“十二指肠溃疡”这样的疾病名称,它们都属于消化性溃疡的范畴。消化性溃疡是指发生在胃和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一种多发病和常见病。这些溃疡不仅影响我们的生活质量,如果不及时治疗,还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比如穿孔。本文将从中医的角度出发,通俗易懂地讲解消化性溃疡的成因、症状、治疗及修补方法。

一、消化性溃疡的成因

消化性溃疡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中医理论认为,本病主要源于体质所伤、饮食劳倦、忧思恼怒等。长期体力或脑力劳动过度、耗伤脾胃、运化迟滞、气血失畅,均可能导致胃黏膜受损,进而形成溃疡。

现代医学则指出,胃酸分泌过多、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黏膜保护作用减弱是消化性溃疡的主要成因。胃酸过多会直接腐蚀胃黏膜,幽门螺杆菌感染则会引起炎症反应,削弱胃黏膜的防御能力,导致溃疡的发生。此外,胃排空延缓、胆汁反流、药物因素、环境因素和精神因素等也与消化性溃疡的发病有关。

二、消化性溃疡的症状

消化性溃疡的典型症状是上腹部疼痛,这种疼痛通常具有周期性和节律性。胃溃疡的疼痛多在餐后1小时内出现,经1~2小时后逐渐缓解,直至下餐进食后再复出现。而十二指肠溃疡的疼痛则常在两餐之间发生,持续不减直至下餐进食或服制酸药物后缓解。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灼痛或饥饿样痛,一般较轻而能耐受,但如果出现持续性剧痛,则可能提示溃疡穿透或穿孔。

除了上腹疼痛,消化性溃疡患者还可能伴有反酸、烧心、恶心、呕吐等其他胃肠道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失眠、多汗等植物神经紊乱的症状。如果出现黑便或柏油样便,则可能是溃疡出血的表现。

三、消化性溃疡的并发症:穿孔

消化性溃疡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是穿孔。消化道穿孔是指消化道内任何器官形成孔洞,导致食物、消化液或粪渣从孔中漏出进入腹部,引起急性腹膜炎症状。穿孔的原因多种多样,包括损伤(如刺伤、枪伤)、某些疾病(如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以及吞咽异物或化学物质等。

穿孔的症状非常严重,患者会突然感到胸部或腹部剧烈疼痛,恶心呕吐,出汗,触摸时感觉腹部疼痛、变硬。如果不及时就诊,穿孔可能导致化脓性腹膜炎、感染性休克甚至死亡。

四、消化性溃疡的中医修补方法

中医在治疗消化性溃疡时,注重疏肝和胃、温中健脾、养阴益胃、活血化瘀、调理寒热等。以下是一些中医修补消化性溃疡的方法:

1、调整饮食:中医认为,消化性溃疡与饮食密切相关。因此,患者应避免辛辣、酸性和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巧克力和辣椒等。多食用易消化的软食,如米粥、面条和煮熟的蔬菜等。同时,要注意饮食规律,避免暴饮暴食。

2、控制压力:中医认为,情志因素也是消化性溃疡的重要诱因。因此,患者要学会控制情绪,避免过度紧张和压力。通过适度的运动、放松和休息来缓解身心压力。

规律作息: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对于消化性溃疡的康复至关重要。患者应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

3、中药调理:在中医的指导下,患者可以服用一些具有疏肝和胃、温中健脾、养阴益胃等功效的中药。这些中药能够调理脾胃功能,促进溃疡的愈合。

4、针灸治疗:针灸作为中医的传统疗法之一,对于消化性溃疡的治疗也有一定效果。通过针灸可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缓解疼痛等症状。

五、现代医学的修补方法

除了中医方法外,现代医学也提供了多种治疗消化性溃疡及其并发症的方法:

1、药物治疗:抗酸药物(如质子泵抑制剂和H2受体拮抗剂)能够抑制胃酸的分泌,减轻胃酸对溃疡的刺激。抗生素则用于消灭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黏膜保护剂能够形成保护性的黏膜屏障,促进溃疡的愈合。

2、手术治疗:对于穿孔等严重并发症,需要采取手术治疗。腹腔镜微创治疗技术具有伤口小、恢复快等优点,已成为首选的治疗方式。

3、生活方式调整:改善生活方式对于消化性溃疡的预防和治疗同样重要。患者应戒烟戒酒、避免浓茶浓咖啡、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和健康的体重。

消化性溃疡虽然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疾病,但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严重的并发症,如穿孔。中医和现代医学都提供了多种有效的治疗方法和修补手段。患者应根据自己的病情和医生的建议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调整生活方式,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控制和治愈消化性溃疡,避免“小洞大麻烦”的发生。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健康的饮食习惯、规律的作息时间和良好的心态,预防消化性溃疡的发生。如果出现上腹部疼痛、反酸、烧心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检查,以免延误病情。

(王秀娟 郑州人民医院 消化内科 主治中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4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