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据统计:我国每3-4人就有一个高血压患者,而且发病年轻化趋势非常明显,30岁左右的高血压患者已经屡见不鲜。高血压的危害不容小觑。长期的高血压不仅会增加心脏病、中风等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会对肾脏、眼睛等器官造成损害。因此,针对高血压我们一定要全面了解,做好相关预防。
高血压通常指的是在没有吃降压药物的情况下,非同日3次测量血压,如果收缩压≥140 mmHg 和(或)舒张压≥ 90 mmHg,则可以确诊为高血压。早期患者可能并没有太明显的症状,但是过了一段时间之后,患上高血压的人经常会出现头晕、头疼、脖颈僵硬、容易精神紧张或情绪激动的现象。对人们的日常生活会产生很多影响,造成心理负担。不光如此,患上高血压的人的注意力和记忆力还会受到影响,偶尔还会出现肢体麻木的现象。严重的时候还会出现剧烈的头疼,甚至呕吐、心悸、头晕目眩等现象。
那么,究竟是哪些不良因素导致了高血压的发生呢?为了弄清楚这方面的原因,我们应该结合人们的身体特征、生活习惯、饮食习惯和身体素质几个方面来客观科学分析人们患上高血压的原因。
1.遗传因素:某些遗传因素可能导致个体对血压调节的敏感性增加,使得他们在面对环境压力时更易出现血压升高。例如,某些基因变异可能会影响肾脏对盐分的处理能力,导致钠潴留和血压升高。
2.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和酗酒可以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血管的健康。烟草中的尼古丁可以收缩血管,增加心脏负担;而酒精则可能通过干扰血压调节机制,导致血压波动。
3.饮食结构的不合理:尤其是高盐、高脂饮食,可以直接影响血压。过多的盐分摄入会导致体内水分潴留,增加血容量,从而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血压升高。而高脂饮食则可能导致肥胖,肥胖本身就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因为它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并可能引发一系列代谢紊乱。
4.缺乏运动:也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诱因。缺乏运动不仅会导致体重增加,还可能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健康,导致血管弹性下降,从而增加血压。
5.长期的精神紧张:也是高血压的一个重要诱因。长期的精神压力可以激活交感神经系统,导致血压升高。这种持续的应激状态可以导致血压持续升高,最终发展为高血压。
所以,高血压的发生往往不是单一方面造成的结果,想要避免以上不良因素造成高血压的发生,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就要学会科学管理,做好日常的防治工作,那么,我们该从哪些方面进行科学的防治高血压呢?
一、生活方式的调整
1. 健康饮食:低盐饮食,减少高盐食物的摄入,如腌制食品、酱油等。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的摄入。
2.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避免肥胖。通过健康饮食和适量运动来实现。
3. 规律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运动,如快走、游泳或骑自行车。
4. 戒烟限酒:吸烟者应戒烟,饮酒者应限制酒精摄入量。
二、药物治疗
1. 药物治疗的适应人群:对于生活方式调整后血压仍不能达标的患者,应考虑药物治疗。
2. 药物选择: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医生会推荐合适的降压药物,如利尿剂、ACE抑制剂、钙通道阻滞剂等。
3. 药物治疗的监测:定期监测血压,调整药物剂量,确保血压控制在目标范围内。
三、心理干预
1. 减轻精神压力:通过心理咨询、放松训练等方法,减轻精神压力,改善情绪。
2. 社会支持:建立良好的家庭和社会支持系统,提供情感支持和帮助。
四、定期监测
1. 定期体检: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的体检,包括血压、血糖、血脂等指标的检查。
2. 自我监测:学会正确测量血压的方法,定期自我监测血压,记录血压变化。
(侯柳青 漯河市郾城区人民医院 医疗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