疝气,这一看似不起眼却可能引发严重后果的身体状况,常常因为人们对它的不了解而被忽视。本文旨在科普疝气的相关知识,帮助大家认识到身体小鼓包背后可能隐藏的大问题,以便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
一、疝气的概念与类型
疝气,简单来说,就是体内的某个脏器或组织离开其正常解剖位置,通过先天或后天形成的薄弱点、缺损或孔隙进入另一部位。在外观上,它通常表现为一个可复性的包块,即身体某个部位出现的小鼓包。根据缺损的位置不同,疝气可以分为多种类型,常见的有脐疝、腰疝及腹股沟疝。其中,腹股沟疝是最常见的腹部疝气,占比高达90%以上。腹股沟疝主要发生在腹壁下动脉内侧的腹股沟管深环突出,向内下、向前斜行经过腹股沟管,再穿出腹股沟管浅环,并可进入阴囊者,称为腹股沟斜疝;而直接从腹直肌外缘突出的疝称为腹股沟直疝。
二、疝气的成因与诱因
疝气的形成与腹壁肌肉松弛、腹壁组织缺损、腹内压力增高等因素密切相关。长期缺乏锻炼、年龄增长、妊娠等因素都可能导致腹壁肌肉松弛,从而为疝气的形成提供条件。腹壁的一部分缺失或损伤,可能是先天性或后天性的,也是引发疝气的常见原因。慢性咳嗽、便秘、排尿困难、腹水、妊娠等因素都可能引起腹内压力增高,推动腹腔内的脏器或组织向腹壁薄弱处突出,从而形成疝气。
三、疝气的症状与诊断
疝气的症状因类型、大小和位置而异,但通常包括局部隆起、疼痛、压迫症状等。在疝气发生部位出现可复性的肿块,即小鼓包。站立、行走或用力时肿块出现或增大,平卧休息时可缩小或消失。轻度疝气可能无明显疼痛,但重度疝气或发生嵌顿、绞窄时,可出现剧烈疼痛。疝块压迫膀胱可引起尿频、尿急;压迫肠管可引起肠梗阻症状;压迫精索可引起睾丸萎缩或不孕等。疝气的诊断主要依据患者的病史、症状和体征,以及辅助检查结果。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如B超、CT等)都是诊断疝气的重要手段。
四、疝气的治疗方法
疝气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对于轻度疝气或暂时无法进行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是一种可行的选择。保守治疗主要包括佩戴疝带、避免剧烈活动等。然而,保守治疗仅适用于部分患者,且存在复发的风险。手术治疗是疝气的主要治疗方法。根据疝气的类型和严重程度,医生会选择不同的手术方式。常见的手术方式包括疝囊高位结扎术、疝修补术和疝成形术等。近年来,腹腔镜疝修补术在临床上使用越来越广泛,因为它具有创伤小、恢复快、复发率低等优点。对于成人腹股沟疝,手术治疗通常需要放置补片来加固腹壁薄弱区域的力量,以减少术后的复发。手术治疗可以分为传统的开放式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开刀手术)和腹腔镜下腹股沟疝补片修补术(微创手术)。大多数患者更愿意选择微创手术,因为它具有更低的痛苦性和更快的恢复速度。
五、疝气的预防与注意事项
预防疝气的关键在于增强体质、避免腹内压力增高、保持均衡饮食和定期体检。保持健康的体重和适当的运动习惯,增强腹壁肌肉的强度和韧性。积极治疗慢性咳嗽、便秘等疾病,避免长时间站立、行走或用力等增加腹内压力的行为。多摄入富含纤维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有助于预防便秘和腹内压力增高。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潜在的腹壁薄弱和腹内压力增高的因素。此外,对于已经患有疝气的患者,应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咳嗽等增加腹内压力的行为,以免加重病情。同时,按照医生的建议进行定期复查和治疗,以确保疝气的稳定控制。
六、结语
疝气虽然看似只是身体上的一个小鼓包,但其对身体健康的影响却不容忽视。通过了解疝气的各项知识,可以更好地认识这一疾病,及时发现并妥善处理。同时,通过多种措施,可以有效预防疝气的发生。一起共同关注身体健康,远离疝气的困扰。
(董孟轩 清丰县古城乡卫生院 普外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