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产是指妊娠满28周至不足37周间分娩者,此时娩出的新生儿称早产儿,体重1000~2499g。早产是常见的妊娠并发症之一,对孕妇和胎儿的健康都构成严重威胁。因此,了解早产的信号、预防措施以及如何守护未足月的宝宝至关重要。
一、早产的信号
早产并非悄无声息,它通常会通过一系列信号来提醒孕妇和医生。这些信号包括但不限于:
阴道分泌物增多或性状改变:孕妇可能会发现阴道分泌物变得更多,或者性状发生改变,如变成水样、粘液状或带血色(即使是粉红色)。
阴道流血或点滴出血:阴道流血或点滴出血可能是早产的早期信号,孕妇应立即就医。
腹部疼痛:腹部疼痛,类似月经期样的痛,或者1小时内宫缩超过4次(即使是宫缩时没有疼痛的感觉),这可能是早产的前兆。
盆底压迫感:孕妇可能会感到盆底部位有逐渐增加的压迫感,这是胎儿向下压迫的感觉,也是早产的一个信号。
腰背部疼痛:如果孕妇以前没有腰背部疼痛史,而突然出现腰背部疼痛,这也可能是早产的一个信号。
胎膜早破:对于孕周不足37周的孕妇,如果胎膜早破,大多会在一周内分娩。此时,孕妇应采取平卧位,并及时送往医院。
除了上述信号外,孕妇还可能出现其他早产症状,如宫颈缩短、宫口扩张等。这些症状需要通过专业的医疗检查才能确诊。
二、早产的预防措施
早产虽然无法完全避免,但通过一系列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其发生的风险。以下是一些有效的预防措施:
坚持产前检查:产前检查是预防早产的重要措施之一。通过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可能引起早产的因素,如子宫颈松弛、胎盘位置异常等。
注意个人卫生:孕期阴道内环境会发生变化,孕妇的免疫力减低,阴道分泌物增多,遭受细菌感染的几率也会增加。因此,孕妇应注意个人卫生,不给细菌可乘之机。一旦发现有外阴搔痒、白带异味或异常的情况,一定要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
保持营养均衡:营养不良或营养过剩都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孕妇应注意合理饮食,保持营养均衡。适当摄入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过量摄入高糖、高脂肪的食物。
保持心情愉快:心情压抑、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可能增加早产的风险。孕妇应尽量保持心情愉快,放松身心,减轻压力和焦虑。可以采取一些放松身心的措施,如听音乐、做瑜伽、阅读等。
性生活节制:性生活过度或不当可能引起子宫收缩,导致早产。孕妇应注意性生活节制,避免过于激烈或不当的性生活。在孕晚期,最好避免性生活以免引起不必要的麻烦。
避免过度劳累:孕妇应避免过度劳累,减轻劳动强度。孕晚期最好不长途旅行,避免路途颠簸劳累。不要到人多拥挤的地方去,以免碰到腹部。走路,特别是上、下台阶时,一定要注意一步一步地走稳。不要长时间持续站立或下蹲。
三、如何守护未足月的宝宝
一旦孕妇出现早产信号或确诊早产,就需要立即采取措施来守护未足月的宝宝。以下是一些建议:
及时就医:孕妇一旦出现早产信号,应立即就医。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保胎计划,并密切监测孕妇和胎儿的健康状况。
卧床休息:有早产征兆的孕妇应多卧床休息,并采取左侧卧位,以减少宫腔内向宫颈口的压力。
使用保胎药物:在必要时,医生会使用保胎药物来抑制子宫收缩,延长孕周。但孕妇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切勿自行购买和使用。
准备分娩:如果早产不可避免,孕妇应做好分娩准备。医生会根据孕妇和胎儿的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分娩计划,并告知孕妇相关的注意事项和准备工作。
产后护理:早产儿出生后需要特别的护理和关注。家长应了解早产儿的护理知识,如喂养、保暖、预防感染等,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护理。
总之,早产是一种严重的妊娠并发症,但通过了解早产的信号、采取预防措施以及及时就医和产后护理,可以降低早产的风险并守护未足月的宝宝的健康。孕妇应密切关注自己的身体状况,定期进行产前检查,并在医生指导下进行孕期保健和分娩准备。
(刘侃 河南省人民医院 产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