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脑出血:生命线上的紧急挑战与科学应对

2024-08-26 09:3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急性脑出血,作为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以其高致死率和高致残率,时刻考验着医疗团队的应变能力和技术水平,也警醒着公众对健康的高度重视。本文将从急性脑出血的定义、病因、临床表现、急救处理、预后康复及预防等方面,全面剖析这一紧急医疗状况,旨在提高公众的认知水平,促进早期识别和科学应对。

一、急性脑出血的定义
急性脑出血,又称脑溢血,是指非外伤性脑实质内血管突然破裂引起的出血,是脑卒中(中风)的一种类型,约占全部脑卒中的20%~30%。这种出血可能是由于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脑血管瘤、脑动脉畸形等多种原因导致的。

二、病因分析
急性脑出血的病因复杂多样,但高血压无疑是最主要的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导致脑细小动脉硬化,血管壁弹性减弱,脆性增加,当血压骤然升高时,血管容易破裂出血。此外,糖尿病、高血脂、吸烟、酗酒、肥胖、长期熬夜等不良生活习惯也是脑出血的重要风险因素。

1.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是脑出血最常见的原因,占60%~80%。高血压会导致脑内穿通动脉上形成动脉瘤,当血压骤然升高时,动脉瘤破裂出血。

2. 脑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可导致脑部血管退行性病变,血管壁变薄,管腔狭窄,弹性下降,易在外界刺激下破裂出血。

3. 脑血管瘤:脑血管瘤是一种先天性的血管异常,可因情绪激动、剧烈运动等因素破裂出血。

4. 脑动脉畸形:脑动脉和静脉血管先天性数量性不正常发育,形成脑血管畸形,易导致脑出血。

5. 其他因素:如血液病(白血病、再生障碍性贫血等)、抗凝或溶栓治疗不当、使用抗血小板药物等,也可能导致脑出血。

三、临床表现
急性脑出血的临床表现因出血部位、出血量及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具有起病急、进展快的特点。患者往往突然出现剧烈头痛,伴有呕吐、意识障碍、肢体瘫痪、言语不清等症状。严重者可迅速陷入昏迷,甚至死亡。

1. 头痛与呕吐:头痛多为持续性胀痛或撕裂样疼痛,呕吐一般呈现喷射性呕吐,这是颅内压增高的表现。

2. 意识障碍:患者可能出现嗜睡、意识模糊、昏迷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

3. 肢体瘫痪:出血部位影响运动神经中枢,导致患者一侧肢体无力或完全瘫痪。

4. 言语不清:出血影响语言中枢,患者可能出现言语不清、失语等症状。

5. 视觉障碍:部分患者可能出现视力模糊、视野缺损等视觉障碍。

6. 其他症状:如抽搐、癫痫发作、高热、呼吸困难等。

四、急救处理
急性脑出血的急救处理至关重要,每一分每一秒都关乎患者的生命安全。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疑似脑出血的症状,应立即启动急救程序。

1. 拨打急救电话:确认症状后,第一时间拨打120急救电话,通知专业医护人员迅速赶到现场。

2. 保持平卧:让患者保持平卧,头部稍微垫高,以减少脑部压力。如果患者意识不清或呕吐,应将头偏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

3. 避免搬动:避免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出血。如果患者出现呼吸、心跳骤停的情况,应立即启动心肺复苏。

4. 头部冷敷:可以用冰袋或冷毛巾敷在患者头部,使血管收缩,减少出血量。但需注意保持患者体温稳定,避免过度低温。

5. 配合急救人员:急救人员到达后,应积极配合他们的工作,迅速将患者送往医院接受专业治疗。

五、预后康复
急性脑出血的预后因个体差异而异,但总体来说并不乐观。我国脑出血死亡率、致残率居各类卒中首位,存活者中超过30%遗留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因此,对于脑出血患者来说,预后与康复是一场漫长而艰巨的旅程。

1. 手术治疗:对于出血量较大、病情危重的患者,手术治疗是降低死亡率、减少神经功能障碍的关键。手术方法包括开颅血肿清除术、微创手术等。

2. 重症监护:术后患者需转入重症监护室进行密切监护和综合治疗,包括降低颅内压、控制血压、预防感染等并发症。

3. 康复治疗:待患者病情稳定后,可进行早期康复治疗以促进功能恢复。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等多个方面,旨在帮助患者重返社会、恢复正常生活。

六、预防措施
预防急性脑出血,关键在于控制高危因素,改善生活方式。控制血压:积极控制与监测血压,动态监测血压水平,遵医嘱按时服用降压药物。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多摄入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避免辛辣、油腻、高盐食物。戒烟限酒:戒烟限酒,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充足的睡眠时间。定期体检: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避免情绪激动: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和剧烈运动,以减少脑出血的风险。

七、结语
急性脑出血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但通过及时的急救处理、科学的护理和有效的预防措施,大多数患者能够得到有效的救治和康复。让我们共同努力,提高公众对急性脑出血的认识,加强预防意识,共同守护生命的安全。

(徐卫亮 河南省人民医院 急诊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