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胃肠道是人体的“消化工厂”,可时不时就会出点小毛病,胃炎、胃溃疡、肠炎轮番上阵,这时候就得用药来调理。但药可不能乱吃,不同胃肠道疾病,用药各异,服用方法、搭配讲究也多,用对了药,肠胃才能快快好起来。
二、常见胃肠道疾病及用药
(一)胃炎
患上胃炎,胃黏膜“受伤发炎”。常用药有抑酸剂,像奥美拉唑、雷贝拉唑这类质子泵抑制剂,能强力抑制胃酸分泌,减少胃酸对胃黏膜的刺激。还有胃黏膜保护剂,铝碳酸镁是“佼佼者”,它一进到胃里,就像给黏膜披上“防护甲”,迅速中和胃酸,吸附胆汁。如果是幽门螺杆菌引发的胃炎,得用抗生素“联合作战”,阿莫西林、克拉霉素常携手出击,再搭配铋剂,四方合力,把幽门螺杆菌“一网打尽”。
(二)胃溃疡
胃溃疡比胃炎更严重,胃黏膜烂得更深。用药重点在促进溃疡愈合、防胃酸侵袭。除质子泵抑制剂抑酸,还要加用康复新液这类促进黏膜修复的药物。康复新液就像“创可贴”,助力受损黏膜新生。患者需规律服药,质子泵抑制剂多在饭前半小时吃,让药物提前就位,抑制进餐时胃酸分泌;胃黏膜保护剂则饭后 1 - 2 小时服,此时胃酸大量分泌,它正好“开工”护胃。
(三)肠炎
若是细菌感染致肠炎,沙星类抗生素(如诺氟沙星)登场,杀菌消炎;同时搭配益生菌调节肠道菌群,双歧杆菌四联活菌片能补充肠道“有益菌”,抗衡有害菌。要是腹泻厉害,蒙脱石散来止泻,它在肠道表面形成一层保护膜,吸附病菌、毒素,快速止泻,但和其他药间隔 1 - 2 小时服,免得“打架”影响药效。病毒引起的肠炎,无需抗生素,对症用蒙脱石散止泻、补充电解质防脱水就行。
三、正确服用药物的要点
(一)饭前饭后有讲究
多数抑酸药、胃黏膜保护药饭前服效果好。饭前胃里空空,药物能迅速接触胃黏膜起效;促胃肠动力药,如多潘立酮,也饭前吃,助力胃肠蠕动,消化食物。而对胃黏膜有刺激的药,像布洛芬等解热镇痛药、部分抗生素,饭后服,借食物“缓冲”,减轻刺激。
(二)水温水量要留意
服用活菌制剂类益生菌时,水温别超 40℃,热水一烫,活菌全“阵亡”,药就白吃了;送药水量也别太少,保证药物顺利下肚、均匀分布。干吞药片、胶囊不可取,容易卡在食管,损伤食管黏膜,还影响药物溶解吸收,最好用 150 - 200 毫升温水送服。
(三)按时按量别马虎
胃肠道疾病治疗周期长,得按时按量服药。今天忘吃、明天多吃,药效大打折扣,还可能让病情反复。设个闹钟提醒自己,严格遵医嘱,把服药当每日“必修课”。
四、药物搭配注意事项
(一)避免药效冲突
感冒药、退烧药里不少含非甾体抗炎成分,和胃黏膜保护药一起用,前者削弱后者药效;铋剂与四环素类抗生素联用时,铋剂会影响四环素吸收,得隔开 2 - 3 小时。用药前仔细读说明书,不懂就问医生、药师。
(二)关注联合用药禁忌
有肝病、肾病的患者,选药、搭配更要小心。肝肾功能不佳,部分药物代谢、排泄变慢,易积蓄中毒。像肾功能不好的,慎用氨基糖苷类抗生素;肝病患者,某些经肝代谢的药要减量或换药,用药全程听医生指导。
五、结语
胃肠道疾病用药门道多,正确服用、合理搭配是关键。咱老百姓用药别随性,听医生、药师嘱咐,看懂说明书。日常也多养护肠胃,规律饮食、少熬夜、忌烟酒,双管齐下,让肠胃安安稳稳,免受病痛折磨。要是服药期间病情没好转、症状加重,赶紧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秦红侠 内乡县人民医院 主管药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