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囊炎是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多有慢性反复发作病史,常伴胆囊或胆管内结石。临床表现多样,常见右胁胀痛、口苦、善太息,多伴有胃脘胀痛、嗳气等,中医学称之胆胀病。
一.慢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
慢性胆囊炎以结石性胆囊炎为主,约占90%,其临床表现为反复上腹部疼痛,偶为绞痛,疼痛难忍,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等症状。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内服、针灸、按摩、食疗和情志调养等。具体如下:
1. 中药内服
中医认为慢性胆囊炎多由湿热内蕴、肝郁气滞、脾胃虚弱等原因导致。治疗上,应根据患者具体体质和病因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常用的中药有柴胡、黄芩、黄连、半夏、茵陈、金钱草等,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消炎止痛的作用。
针对肝胆湿热型,可利用疏肝利胆汤治疗;针对肝脾不和型,可用逍遥散加减方或柴芍六君汤、痛泻要方加减治疗;针对肝气郁结型,可运用柴胡疏肝散加减治疗,或用大柴胡汤加减治疗;针对瘀血内阻型,以疏肝利胆活血为治则治疗,临床疗效显著;针对肝阴亏虚型,多以养肝柔肝为治疗原则。通过中药内服,可以缓解慢性胆囊炎的症状,改善患者体质。
2. 针灸
针灸是中医治疗慢性胆囊炎的另一种有效方法。通过刺激特定穴位,如肝俞、胆俞、阳陵泉、太冲等,可以调节肝胆功能,缓解慢性胆囊炎症状。在中医理论的指导下,运用针灸治疗起到全身经络气血调节,消炎、止痛、促进胆汁排泄等作用,针灸对慢性胆囊炎患者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具有高效、经济、安全等优势。
3. 按摩
按摩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慢性胆囊炎引起的疼痛。患者可以按摩肝俞、胆俞、阳陵泉等穴位,每天按摩1~2次,每次15~20分钟。按摩时力度要适中,避免用力过猛导致不适。
4. 食疗
中医认为药食同源,食疗在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也具有重要意义。患者应遵循低脂、高纤维、易消化的饮食原则,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粗粮,避免油腻、辛辣、刺激性食物。同时,可以选择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芹菜、绿豆、苦瓜等。
5. 情志调养
中医认为情志不畅是慢性胆囊炎的重要诱因。患者应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和抑郁。可以通过听音乐、练习瑜伽、参加户外活动等方式,调节情绪,缓解慢性胆囊炎的症状。
二. 急性胆囊炎的中医治疗
急性胆囊炎西医治疗一般包括禁食、输液和支持治疗等,并给予抗感染和镇痛处理。中医治疗急性胆囊炎以口服或外用中药、针刺、拔罐治疗等方法缓解病情,两种或两种以上方法联合应用,疗效更确切。
1.中药内服
中医将急性胆囊炎分为:脓毒证、血瘀证。脓毒证以清热解毒为治疗原则,服用清营汤加减,达到凉血、解毒之功效;血瘀证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为治疗原则,服用膈下逐瘀汤加减,达到通利血脉、行气止痛之功效。
2.外用中药
外用中药主要适合合并黄疸者,以白蔻、鲜毛茛等中草药捣碎,敷于手腕、手臂,起泡时刺破,放出黄水,达到退黄之功效。
3.针刺、拔罐治疗
腹部疼痛者,可取气海、关元、天枢等穴位拔罐治疗,缓解腹痛之症;呕吐者,则在巨阙、鸠尾等穴位,同时行针刺、拔罐治疗,可缓解呕吐之证,改善食欲不佳等消化道症状。
(鲁娜 濮阳油田总医院 中西医结合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