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静脉输液护理知识科普

2023-09-12 01:3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静脉输液是指将无菌药液直接滴入人体静脉,从而达到治疗疾病、补充血容量、调节电解质平衡等目的的一种医疗手段。作为临床救治患者、实施治疗方案最广泛的一项护理技术,静脉输液护理在医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文将详细介绍静脉输液护理的相关知识,包括输液前的准备、输液中的注意事项以及输液后的护理等。

一、静脉输液的目的与分类

静脉输液的主要目的包括:

输入药品:通过静脉快速获得疗效,治疗疾病。

补充水分和电解质:调节或维持人体内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预防和纠正体液紊乱。

增加血容量:维持血压,改善微循环。

提供营养物质:供给热量,促进组织修复,获得正氮平衡。

建立静脉通路:以备快速给药,确保抢救成功。

根据输液治疗时间的长短,静脉输液的疗程被分为四类:

一次性静脉输液:疗程小于4天。

短期静脉输液:疗程小于10天。

中期静脉输液:疗程2至4周。

长期静脉输液:疗程大于4周。

二、静脉输液前的准备

患者准备

排空大小便,以减少输液中肢体的随意移动,避免药液渗漏或针头脱落。

摆好舒适的体位,便于输液和观察。

提前告知医护人员病情、过敏史及特殊禁忌,如肢体骨折术后、静脉造瘘等情况,以保证静脉输液安全进行。

避免空腹输液,以防低血糖或不适。

物品准备

输液器、输液管、头皮针、输液贴、止血带、皮肤消毒剂、棉签等。

检查核对患者的姓名、住院号、药名、浓度、剂量、时间、用法和有效期等信息,确保无误。

环境准备

保持输液室整洁、安静,提供适宜的温度和湿度。

准备急救药品和器械,以备不时之需。

三、静脉输液中的注意事项

严格执行无菌操作

输液器和药液必须无菌,连续输液超过24小时应更换输液器。

穿刺部位要用碘伏或75%的酒精反复消毒2-3次,待消毒液体基本挥发后进行穿刺。

选择合适的血管

应选择弹性好、充盈度好的血管,避开关节、感染、外伤部位。

成人常选用上肢静脉,小儿常选用头皮静脉,一般不建议使用下肢静脉输液。

正确穿刺与固定

穿刺时与皮肤呈20°角,见回血后降低角度再进少许,然后松止血带,打开调节器。

固定好输液贴,确保针头不滑出。

调节滴速

根据药物性质和患者的心肺功能调节滴速。

成人一般为40-60滴/分,年老体弱、心血管疾病患者为20-40滴/分。

请勿自行调节输液速度,以免出现生命危险或影响疗效。

密切观察输液情况

观察输液局部皮肤情况,如有疼痛、红肿、液体外渗或感到心慌、发冷、发抖等不适,应立即关闭调节器并呼叫护士。

留意输液瓶中的液体,快滴完时及时呼叫医护人员更换或添加药液。

如发现输液管有空气,应立即关闭调节器并按铃呼叫。

保持输液肢体稳定

输液肢体部位请不要大幅度活动,在保护输液针头不滑出的同时,可以适当进行平行移动或抬举活动肢体,避免肢体长时间低垂肿胀。

输液期间不要憋尿,如厕时尽可能将输液瓶挂高,手放低,以免血液回流。

四、静脉输液后的护理

拔针与按压

输液结束后,护士会迅速拔出针头,患者应用大拇指按压针眼3-4分钟,直至针眼局部无渗血为止。

如局部肿胀起包,一般会自行吸收,可于6小时后用温热毛巾热敷或用马铃薯切片敷局部。不要拔针后马上热敷,会加重局部渗血。

休息与观察

输液后不要立即起身,应再观察片刻,无异常后离开输液室。

拔针后三小时之内针眼局部应避免着水,防止局部感染。

饮食与生活

输液治疗期间尽量饮食清淡,多休息,勿劳累。

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

五、特殊药物的输液护理

对于渗透压大于600 mOsm/L、pH值低于5或高于9的液体或药物,不适合经外周静脉短导管实施静脉治疗。应尽量经外周导入中心静脉置管(PICC)或锁骨下静脉插管(CVC)实施静脉治疗。对于这类药物,还应选择精密过滤输液器,以减少微粒对血管的刺激,预防和降低临床输液性静脉炎的发生。

六、总结

静脉输液护理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医护人员和患者的共同努力。通过严格执行无菌操作、选择合适的血管和穿刺方式、正确调节滴速、密切观察输液情况以及做好输液前后的护理,可以确保静脉输液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同时,患者也应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遵守医嘱,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心态,以促进疾病的早日康复

(谢欣原 永城市人民医院 输液大厅)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