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生活中,我们或许都曾听说过“休克”这个词,但对其真正含义和严重性可能了解不多。感染性休克,这个听起来既陌生又让人紧张的医学术语,实际上是一种极为凶险的临床状况,被形象地称为“生命的隐形杀手”。它不仅起病急、进展快,而且症状多样,往往让人措手不及。那么,感染性休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我们的身体又该如何应对这一潜在的致命威胁呢?
一、揭开感染性休克的神秘面纱
感染性休克,医学上又称脓毒性休克,是由于身体遭受严重感染,如细菌、病毒、真菌或其他微生物的侵袭,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进而导致血压下降、器官功能障碍甚至多器官衰竭的一种严重状态。当这些病原体侵入人体后,它们会大量繁殖并释放毒素,引发全身性炎症反应。在这个过程中,血管通透性增加,大量液体渗出血管外,导致血容量减少和血压下降。同时,炎症介质还会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肌收缩力减弱和心率失常。当感染严重到一定程度时,就会出现感染性休克。
感染性休克的症状多种多样,个体差异较大,但常见的包括血压下降、意识改变、皮肤湿冷、尿量减少、心率加快、呼吸急促以及胃肠道症状等。这些症状不仅让患者饱受痛苦,还可能迅速恶化,威胁生命。
二、身体如何应对感染性休克?
面对感染性休克这一“隐形杀手”,我们的身体并非束手无策。在现代医学和中医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采取一系列措施,帮助身体应对这一挑战。
1、迅速控制感染源
感染性休克的首要任务是找到并消除感染源。这可能需要使用强效抗生素,以及手术清创或其他治疗方法,以迅速遏制感染的蔓延。在中医理论中,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等中药方剂也可以辅助治疗,帮助身体清除毒素,恢复正气。
2、补充血容量
休克状态下,患者体内循环血量严重不足,因此需要及时补充血容量。通过静脉输液给予生理盐水、平衡盐溶液或胶体溶液,以维持患者的基本生命体征。在中医看来,这相当于为身体“加油”,增强抵抗力,为后续的治疗赢得时间。
3、调整血管张力
感染性休克可能导致血管张力异常,影响血液循环。此时,可以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来调整血管张力,保证器官的正常灌注。在中医理论中,通过针灸、推拿等方法,也可以帮助调节气血运行,改善微循环。
4、营养支持与免疫调节
为患者提供充足的营养支持,如瘦肉、鱼、蛋、蔬菜、水果等富含营养的食物,有助于促进伤口愈合和身体恢复。对于不能自主进食的患者,可以通过鼻饲或静脉营养支持等方式提供营养。同时,针对感染性休克患者的免疫紊乱情况,可以使用免疫调节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等,以改善患者的免疫状态。
5、心理调适与整体护理
感染性休克可能会给患者带来恐惧、焦虑等心理阴影。因此,我们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理状况,提供必要的心理支持,帮助他们重拾信心。此外,整体护理也非常重要,包括保持呼吸道通畅、合理的营养支持、定期翻身防止压疮等。
三、预防胜于治疗:远离感染性休克的威胁
虽然感染性休克的治疗至关重要,但预防更是关键。通过加强个人卫生习惯、避免接触传染源、提高免疫力以及积极治疗基础疾病等措施,我们可以有效降低感染性休克的发生风险。
1、加强个人卫生
保持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是预防感染性休克的基础。勤洗手、戴口罩、避免与他人共用个人物品等,都是有效的预防措施。
2、避免接触传染源
尽量避免接触已知的感染源,如患有传染病的人或动物等。在公共场所,要注意保持适当的社交距离,避免拥挤和密切接触。
3、提高免疫力
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睡眠等方式提高身体免疫力,有助于减少感染机会。中医理论中的“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就是这个道理。
4、积极治疗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的患者,应积极治疗以控制病情并减少并发症的发生。这些基础疾病往往会降低身体免疫力,增加感染性休克的风险。
感染性休克虽然凶险,但只要我们了解其发病机理、掌握正确的应对措施和预防措施,就能够有效应对这一“隐形杀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加强个人卫生习惯、提高免疫力、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在面临感染性休克等突发状况时,要迅速就医、积极配合治疗、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携手共筑健康防线,让生命之树常青。
(谢航 河南省中医院 ICU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