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感染性休克:身体里的“生死时速”

2024-05-26 18:35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您或许正在经历一次普通的感冒,或是一次术后恢复,甚至只是不小心被划破了手指——这些看似平常的小问题,有时却会像暗流般悄然升级。当身体的“防御系统”因过度反应而失控,原本对抗病菌的“警报”可能演变成一场危及生命的“内战”。感染性休克,这个医学名词背后,是身体与时间赛跑的惊险故事。

一、什么是感染性休克?一场身体内部的“暴风雨”

想象一下,您的身体是一座精密运转的城市,免疫系统是警察,负责抓捕入侵的“坏人”(细菌、病毒等)。当某个角落发生感染(比如肺炎、伤口化脓),警察会迅速出动消灭敌人。但有时候,敌人太狡猾,警察的应对方式过于激烈——他们不仅攻击坏人,还误伤了城市里的“平民”(正常细胞),甚至炸毁了道路(血管)、切断了水电供应(器官缺血)。这时,整座城市陷入瘫痪,这就是感染性休克。

简单来说:感染性休克是身体对感染的“失控反应”,导致血压骤降、器官缺血,甚至多器官衰竭。它像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雨,可能在几小时内威胁生命。

为什么它比普通感染更危险?

普通感染(如感冒、皮肤脓肿)通常局限在某个部位,但感染性休克会让炎症风暴席卷全身。数据显示,即使在现代医学下,感染性休克的死亡率仍高达30%-40%,尤其对老年人、慢性病患者更致命。

二、哪些情况会触发这场“暴风雨”?

常见感染源:

肺部感染(如肺炎)。腹部感染(如阑尾炎穿孔、胆囊炎)。尿路感染(如肾盂肾炎)。皮肤软组织感染(如蜂窝织炎)。

高危人群:

糖尿病患者(伤口愈合差,易感染)。免疫力低下者(如癌症化疗、艾滋病患者)。老年人(器官功能衰退)。婴幼儿(免疫系统未发育完全)。

容易被忽视的诱因:

小伤口处理不当(如被鱼刺划伤后感染)。拔牙、导尿等医疗操作后感染。长期卧床导致的压疮感染。

三、身体会发出哪些“求救信号”?

1、体温的“异常剧本”

高烧不退:体温突然飙升至38.5℃以上,可能伴随寒战(身体像“筛糠”一样发抖),这是感染加剧的典型信号。

低温陷阱:若体温骤降至36℃以下,反而更危险!这提示免疫系统已“弹尽粮绝”,体温调节中枢濒临崩溃。

2、心跳的“加速游戏”

安静时心率超过100次/分钟,感觉“心脏快跳出胸口”。这是身体在拼命加速泵血,试图弥补血容量不足。

3、呼吸的“紧急求助”

呼吸频率超过20次/分钟,可能伴随深大呼吸(像“狗喘气”一样)。这是身体缺氧的信号,试图通过加快呼吸获取更多氧气。

4、精神的“模糊边界”

从烦躁不安到意识模糊,甚至像“喝醉”一样胡言乱语。这是大脑因缺血缺氧发出的最后呼救。

5、皮肤的“冷白告急”

手脚冰凉、湿冷,皮肤出现花斑(像大理石纹路)。这是外周血管收缩、血液优先供应重要器官的表现。

6、尿量的“沉默警报”

每小时尿量<30毫升,或突然无尿。肾脏是“压力测试仪”,尿量减少提示全身器官灌注不足。

四、如何与死神赛跑?紧急治疗全解析

第一步:稳定生命体征(黄金1小时)

液体复苏:通过静脉大量输液(如生理盐水),快速补充血容量,相当于给干涸的河道注水,恢复器官供血。

血管活性药物:如果输液无效,需使用升压药(如去甲肾上腺素),帮助收缩血管、提升血压。

吸氧:通过面罩或呼吸机供氧,确保重要器官(如大脑、心脏)的氧气供应。

第二步:精准打击感染源

广谱抗生素:在明确病原体前,使用能覆盖多种细菌的“全能型”抗生素(如碳青霉烯类)。

清除感染灶:如脓肿引流、坏死组织切除(比如阑尾炎手术)。

第三步:器官支持治疗

肾脏替代治疗:如果肾脏罢工,用血液净化机替代其工作(类似“人工肾”)。

机械通气:对呼吸衰竭患者,用呼吸机辅助呼吸。

血糖管理:高血糖会加重器官损伤,需用胰岛素严格控制血糖。

患者须知:休克治疗如同“多兵种作战”,需要ICU团队24小时监测,患者和家属的信任与配合至关重要。

五、如何预防这场“暴风雨”?日常管理是关键

预防感染的“黄金法则”

接种疫苗:流感疫苗、肺炎球菌疫苗可降低严重感染风险。

小伤口大重视:清洁消毒,避免沾水,必要时使用抗生素软膏。

慢性病管理:糖尿病患者严格控制血糖;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患者避免受凉。

高危人群的“特别提醒”

免疫力低下者: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佩戴口罩。

老年人:注意保暖,预防跌倒导致的隐性感染(如吸入性肺炎)。

术后患者:按医嘱换药,观察伤口红肿、渗液情况。

识别早期信号,赢得抢救时间

记住“FAST”原则:

F(Fever):持续高烧或低温

A(Alert):意识状态改变

S(Shock):皮肤湿冷、尿少

T(Time):立即就医,分秒必争

未来的日子里,愿您能像照顾挚爱的花园一样呵护自己——留意每一片叶子的变化,及时修剪“隐患的枝桠”。即使风雨突至,也请相信现代医学的力量和您身体的韧性。每一次与疾病的交锋,都是身体在提醒我们:生命虽脆弱,却也因我们的珍视而坚强。

(杨栋 南阳南石医院 重症医学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