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床上,肌电图检查是一种被广泛应用的检查项目。它可以帮助医生推测神经系统是否有问题。就像电工可以使用电笔找到损害的线路一样,医生也可以通过电极和针电极的传导找到神经损害部位,并判断类型。我们常见的心电图检查可以记录心脏的电活动,脑电图可以记录大脑的电活动,那么肌电图则是记录神经肌肉电活动的一项检查。
在整个过程中,肌电图检查使用特殊的电极(贴于皮肤表面的电极或扎入肌肉的针电极)来记录肌肉和神经主动或经过诱发产生的电信号。通过对这些电信号的分析,专业的肌电图医师可以判断周围神经肌肉有无病变及病变的具体节段和位置。从上世纪50年代开始国外将肌电图检查应用于临床,经过多年的应用与发展,该检查愈发成熟,被认为是医生的“另一双眼睛”。
一般来说,肌电图检查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即通常所说的“扎针”检查,专业术语称为“同心圆针极肌电图”;广义则是指许多不同的电生理检查项目,如神经传导测定(NCS)、F波、H反射、重复神经刺激(RNS)、瞬目反射(BR)、诱发电位、皮肤交感反应等。在这些检查中,最常见的是同心圆针极肌电图(electromyography,EMG)和神经传导测定(nerve conduction studies,NCS)。
首先,NCS属于无创检查,需要电刺激神经,在皮肤上放置电极,记录肌肉的电反应,从而能够确定神经的反应有多快和多强(人体全部肌肉均由神经支配)。例如检测运动神经是将电极放置在被检查神经所支配的肌肉上。电刺激神经干,神经支配的远端肌肉会收缩,肌肉会跳动或有节律的抽动,这是正常的生理现象,电流刺激对人体并无危害,随着电刺激量的增加可能会有不适,大多数人可以耐受,而不是印象中像电击那种难以忍受的疼痛,大多数患者在进行电刺激期间不会感到不适。
而EMG是有创检查,检查者将一个针电极插入一块特定肌肉,需不断调整进针方向、角度和深浅,且需被检查者有较高的配合度,以观察并分析肌肉安静和收缩时的电活动。这里患者不用担心,扎针时不使用电刺激。EMG的针长但细(疼痛感与针的直径有关,针越细疼痛感越小),扎针检查时会有明显酸胀感,但完全可以忍受。
肌电图检查之所以在临床上的应用具有显著的优势。主要是因为它属于一种非侵入性检查方法,能够为医生提供关于神经系统功能状态的重要信息,而不会给患者带来较大的痛苦或风险。其次,相比于常规类的检查,肌电图检查可以更加准确地定位神经病变的位置和范围,有助于医生制定出更为精确的治疗方案。
此外,该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治疗效果,帮助医生判断病情的进展和康复情况。
在诊断神经肌肉疾病方面,肌电图检查利用以上其独特自身原理可以帮助医生区分不同类型的神经病变,如轴索性神经病、脱髓鞘性神经病等,从而为患者提供更为精准的治疗方案。一些特殊情况下,肌电图检查还可以用于评估神经肌肉接头的功能状态,对于诊断重症肌无力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所以当我们了解了肌电图检查的原理以及自身优势后,更加可以确认肌电图检查作为一种重要的临床检查手段,可以极大程度上为神经肌肉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力支持。通过准确评估神经肌肉功能状态,肌电图检查有助于明显提高临床诊疗水平,为患者带来更好的预后和生活质量。
(赵辉 商丘市第一人民医院 功能检查科肌电图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