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胃肠息肉:是“定时炸弹”还是“平安无事”?

2023-04-12 22:1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胃肠外科的临床诊疗中,胃肠息肉犹如一颗隐匿于胃肠道深处的“不定时炸弹”,悄然威胁着众多患者的健康,也牵动着他们的心弦。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深入探寻胃肠息肉的神秘面纱,剖析其究竟潜藏着多大的危险,又该如何正确应对。

胃肠息肉,从本质上讲,是胃肠黏膜表面隆起形成的病变。胃息肉在病理类型上呈现多样化,腺瘤性息肉因其细胞形态和生长特性,具有较高的恶变可能性,堪称胃肠道的“危险分子”;增生性息肉和错构瘤性息肉相对而言恶变几率较低,但也不能掉以轻心。肠道息肉同样类型丰富,管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锯齿状腺瘤等各有其特点,其中绒毛状腺瘤的恶变风险也不容忽视。

胃肠息肉的形成并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在其中扮演着关键角色,当家族中有人曾被胃肠息肉或胃肠道肿瘤困扰时,其他成员就仿佛被打上了“易感”的烙印,患病风险大幅上升。不良的生活习性如同帮凶,长期沉溺于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的饮食模式,让胃肠在重负下不堪其扰;过度吸烟酗酒,尼古丁与酒精在体内肆意横行,不断侵蚀着胃肠黏膜的健康防线;久坐不动,身体缺乏应有的活力,胃肠蠕动减缓,为息肉的滋生提供了温床。岁月的流逝也给胃肠黏膜带来了痕迹,随着年龄增长,黏膜逐渐老化、受损,抵御病变的能力减弱,息肉便有了可乘之机。此外,长期未愈的慢性肠胃炎,炎症因子持续刺激胃肠黏膜,就像一场不停歇的“攻击战”,促使黏膜细胞异常增生,进而引发息肉的出现。

令人担忧的是,多数胃肠息肉在早期如同潜伏的“特工”,不会露出明显的“马脚”。仅有少数患者会察觉到一些模糊不清的信号,腹部隐隐作痛,似有若无;腹胀之感如气球在腹中鼓起,消化不良使得食欲也大受影响;大便规律悄然改变,时而便秘,时而腹泻,或两者交替出现;便血时有时无,却往往被误认为是痔疮等其他问题。这些看似不起眼的症状,极易在不经意间被忽略,或者被草率地归结为常见的胃肠道小毛病,使得息肉得以在暗处继续发展壮大。

胃肠息肉的诊断“利器”当属胃肠镜检查。胃镜宛如一位精准的“侦察兵”,深入胃部的每一个角落,将胃息肉的大小、形状、所处位置等信息毫无遗漏地呈现在医生眼前;肠镜则是肠道检查的“黄金标准”,它沿着肠道蜿蜒前行,对大肠进行全方位、细致入微的“扫描”,不放过任何一处可疑之处。一旦在胃肠镜检查中发现疑似息肉的病变,医生会迅速采取行动,精准地取下部分组织送往病理科,借助显微镜的强大力量,明确息肉的真实“身份”和是否存在恶变的迹象。当然,钡餐造影、CT 结肠成像等技术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协助医生了解息肉的概况以及胃肠道的整体状况,但对于那些微小的息肉,它们的“眼力”尚有不足,存在漏诊的可能。

面对胃肠息肉,治疗策略的制定需要综合考量众多因素。对于那些个头较小、安静“蛰伏”且无明显症状的增生性或炎性息肉,医生可能会选择“按兵不动”,密切观察其动向,定期安排胃肠镜复查,如同对潜在危险的“监视”。一旦在复查中发现息肉出现体积增大、形态变得不规则或者有恶变倾向等异常情况,便会立即采取措施。

而对于腺瘤性息肉、直径超过 2 厘米的较大息肉、根部有细长蒂与胃肠壁相连的有蒂息肉,以及已经发生恶变的息肉,内镜下切除则是常用的“作战方案”。内镜下切除息肉犹如一场精准的“微创手术”,具有创伤微小、术后恢复迅速、并发症少等显著优势。高频电凝切除术如同利用精准的电流“刀”,将息肉从根部切除;氩离子凝固术则借助氩离子的能量,使息肉组织凝固坏死;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和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SD)更是针对较大、平坦或侧向生长的息肉的“撒手锏”,能够完整地将病变组织剥离,同时为病理诊断提供详尽准确的信息,确保没有残留的“敌人”。

然而,当息肉数量众多、在胃肠道内广泛分布,或者息肉恶变程度较深,内镜下难以彻底清除时,外科手术便不得不登场。胃部分切除术、肠段切除术等手术方式虽然能够彻底“铲除”病变组织,但这无疑是一场对身体较大的“考验”,创伤面积较大,术后恢复需要较长的时间和耐心,患者也不得不面对手术带来的痛苦和潜在风险。

胃肠息肉的治疗并非一劳永逸,术后定期复查是守护健康的关键“堡垒”。复查的时间间隔并非一成不变,而是因人而异。对于低风险的息肉切除后,患者可以稍作喘息,首次复查安排在术后 1 - 2 年;而那些高风险的息肉,如腺瘤性息肉伴有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多发性息肉等情况,复查的时间则会大幅缩短,半年或 1 年就需要再次接受检查,以便及时发现可能复发的息肉并迅速采取措施。同时,患者在术后的生活方式调整至关重要。摒弃不良的饮食习惯,让餐桌变得更加健康,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多吃蔬菜水果,减少高脂肪、高蛋白食物的比例;坚决戒烟限酒,让身体摆脱这些有害物质的侵害;适当运动,让身体重新焕发生机与活力,促进胃肠蠕动;控制体重,保持良好的心态,这些看似简单的生活改变,实则是降低息肉复发风险、预防其他胃肠道疾病的有力“武器”。

胃肠息肉虽然令人心生畏惧,但只要我们能够秉持科学的态度,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并在术后严格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复查和健康管理,就完全有能力拆除这颗“定时炸弹”的引信,将健康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作为胃肠代谢外科的专业医生,我们也会时刻保持敏锐的医学洞察力,紧跟科室的最新技术发展和研究成果,为每一位患者量身定制最为精准、有效的诊疗方案,全力以赴守护大家的胃肠健康,让患者不再为胃肠息肉而忧心忡忡,重新拥抱健康、美好的生活。

(杜昕 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郑州市中心医院) 胃肠代谢外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