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医生讲科普:别被胆结石吓破胆

2024-10-18 11:4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胆结石,又称胆石症,是一种常见的胆道系统疾病。胆道系统包括胆囊和胆管,当这些部位发生结石时,就会引发一系列的健康问题。然而,面对胆结石,我们不必过度恐慌,因为通过科学的预防和治疗,我们可以有效应对这一疾病。

一、胆结石的基本知识

胆结石是指在胆囊或胆管内形成的结石。这些结石的成分多为胆红素钙、胆固醇或其混合物。根据结石所在的位置,胆结石可以分为胆囊结石、胆管结石和肝内胆管结石。其中,胆囊结石最为常见,胆管结石次之,肝内胆管结石相对较少。

胆结石的形成与多种因素有关,包括遗传、饮食、生活习惯等。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饮食,缺乏运动,肥胖,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都可能增加患胆结石的风险。此外,胆道感染、胆道蛔虫等因素也可能导致胆结石的形成。

二、胆结石的症状

胆结石的症状多样,轻重不一。有些患者可能完全没有症状,而有些患者则可能出现剧烈的疼痛和其他不适。

腹部疼痛:胆结石刺激胆囊和胆管会引起胆部痉挛,导致腹部疼痛的症状。这种疼痛通常位于右上腹,有时可放射至右肩背部。疼痛可能呈阵发性或持续性,程度轻重不一。

发热寒颤:当胆结石位于主胆管时,可能引起胆管梗阻,导致全身感染。表现为发热和寒颤,体温可达到39度以上,并伴有头痛、全身乏力等症状。

黄疸:胆管梗阻使胆汁无法排出,可能导致黄疸。黄疸表现为皮肤、巩膜等呈黄色,尿液颜色变深,大便颜色变淡或呈灰白色。

恶心呕吐:胆结石刺激胃肠道,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恶心和呕吐的症状。这会影响患者的食欲和消化功能。

排便不畅:胆汁流量减少可能导致大便颜色变淡或变灰白色,使得排便不畅。

三、胆结石的诊断

如果怀疑自己患有胆结石,应尽快就医进行相关检查。常用的胆结石诊断方法包括:

B超检查:B超是诊断胆结石的首选方法。通过B超可以清晰地观察到胆囊和胆管内的结石,具有无创、经济、简便等优点。

CT检查:CT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结构和结石的形态、位置。对于复杂或疑难病例,CT检查可以提供更多的诊断信息。

MRI检查:MRI检查可以清晰地显示胆道系统的三维结构,对于胆管结石的诊断具有独特的优势。

血液检查:通过检测血液中的胆红素、转氨酶等指标,可以辅助判断是否存在胆道梗阻和肝损害。

四、胆结石的治疗

对于无症状或轻度症状的小胆结石,可以选择观察和保守治疗,这包括调整饮食习惯,减少高脂肪和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以及定期复查;若结石为胆固醇性质,则可考虑药物治疗,如使用熊去氧胆酸等胆酸类或注射用阿替普酶等溶石酶来促进结石溶解,但需长期用药且效果有限。

当保守治疗无效或结石较大时,胆囊切除术成为常见选择,通过腹腔镜或开腹手术彻底解决问题,尽管恢复时间较长;对于胆管结石,内镜取石术则能避免开腹,快速恢复;胆道扩张术适用于胆管狭窄或梗阻的患者,通过扩张胆管促进结石排出;此外,脉冲激光碎石术作为一种新兴疗法,适用于小结石及不宜手术的患者,利用激光碎石后自然排出。

五、胆结石的预防

控制饮食:少吃高脂肪、高胆固醇的食物,如油炸食品、肥肉等。选择低脂肪、高纤维的食物,如水果、蔬菜、全谷类食物,可以促进胃肠蠕动,减少胆固醇的吸收。

控制体重:保持健康的体重有助于预防胆结石。肥胖是胆结石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多喝水:充足的水分摄入可以稀释胆汁,减少结石形成的机会。建议每天饮用足够的水,保持身体水分平衡。

适量运动:适量的有氧运动可以帮助消化道蠕动,促进胆囊排空,减少患胆结石的风险。建议每周进行至少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

避免过度节食或长时间禁食:长时间的禁食或过度节食可能导致胆汁淤积和胆固醇超饱和,增加结石形成的风险。

定期体检:定期进行健康体检,及早发现和处理形成胆结石的潜在风险。特别是对于有胆结石家族史的人群,更应重视定期体检。

管理慢性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疾病,通过合理的药物管理和生活方式的调整,降低胆结石形成的风险。

希望通过这篇科普文章,大家能够更好地了解胆结石的相关知识,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治疗,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李哲 郑州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普外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