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脑血管意外概述
脑血管意外,俗称中风,是一种突发性的脑血管疾病,以其高致残率和高致死率对人类健康构成严重威胁。它主要分为两大类:脑梗死(缺血性中风)和脑出血(出血性中风)。脑梗死是由于脑血管阻塞导致脑部血液供应中断,而脑出血则是脑血管破裂引发脑实质出血。脑血管意外的发生往往与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慢性疾病密切相关,同时,不良的生活习惯、情绪波动以及外力冲击等因素也可能诱发该病。
2. 中风前兆症状
中风前兆,也称为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是中风发生前的一系列微妙而短暂的症状。这些症状的出现往往预示着脑部血管已出现供血不足或轻微损伤,应引起高度重视。中风前兆症状主要包括:
视觉异常:患者可能会突然出现单侧眼睛或双眼短暂发黑、视物模糊、重影或伴有眩晕。这些症状可能预示着脑部供血不足。
肢体麻木无力:突发单侧手、脚、面部发麻,可伴有肢体无力、走路倾斜、上肢抬起障碍。这些症状的出现表明脑部某区域的神经功能可能已受到影响。
言语障碍:突然之间言语笨拙、口齿不清、嘴歪眼斜,也可能是中风的前兆。这些症状通常与脑部语言中枢受损有关。
眩晕与恶心:突发眩晕且伴有恶心、呕吐,甚至出现心慌、出汗,也可能是脑卒中的前兆。这可能与脑部血流异常或颅内压增高有关。
意识障碍:没有任何预感的突然跌倒,或者伴有短时的神志不清,也可能是卒中的前兆。这可能是由于脑部短暂性缺血导致的意识丧失。
当出现上述症状时,应立即就医,以便尽早诊断和治疗,降低中风的发生风险。
3. 急救关键步骤
当中风发生时,急救措施至关重要,可以大大降低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以下是中风急救的关键步骤:
4. 保持冷静与体位
首先,患者及家属要保持冷静,避免惊慌,以免加重病情。同时,让患者平卧,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
5. 清理呼吸道
如果患者出现呕吐或口腔分泌物增多等情况,应及时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可以将患者的头部转向一侧,以防止呕吐物或分泌物误入呼吸道。如果条件允许,可以取出患者的假牙,以减少呼吸道梗阻的风险。
6. 观察生命体征
密切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血压等生命体征。如果患者出现意识丧失、呼吸困难或脉搏异常等情况,应立即通知急救人员。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可以继续观察患者的神志、瞳孔、体温等体征,为后续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7. 避免随意用药
在未明确诊断前,切勿自行给患者服用降压药、阿司匹林等药物。有些药物可能会加重中风的症状或影响后续治疗。因此,在急救过程中,应避免随意用药,以免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伤害。
8. 送医及时救治
尽快拨打120急救电话,告知医生患者的症状和当前情况。在等待急救人员到来的过程中,不要随意搬动患者,以免加重病情。急救人员到达后,应积极配合他们的救治工作,将患者送往正规医院进行专业诊治。
送医后,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头颅CT扫描、MRI成像等影像学检查,以评估脑部结构变化和血管状况。治疗可能包括控制高血压、降低颅内压、溶栓治疗以及手术干预如开颅术或介入治疗等。
总之,中风前兆的识别和急救措施的正确实施对于降低中风的致残率和致死率具有重要意义。通过保持冷静、清理呼吸道、观察生命体征、避免随意用药以及及时送医救治等关键步骤,我们可以为中风患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提高康复的机会。同时,我们也应关注脑血管健康的预防工作,通过定期体检、合理饮食、适量运动等方式降低中风的风险。
(郝东丽 确山县任店镇卫生院 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