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补牙材料“争奇斗艳”:谁是牙齿的最佳守护星?

2023-04-13 12:2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牙齿,作为我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伙伴”,不仅帮助我们品尝美食,还维持着正常的发音和面部美观。然而,现代人在享受美食的同时,往往忽视了牙齿的健康。据调查,我国成年人牙周病的发病率高达80%以上,牙齿健康问题已成为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补牙,作为治疗牙齿缺损和龋齿的常见手段,其材料的选择尤为重要。本文将详细介绍几种常见的补牙材料,探讨它们各自的优缺点,以及谁是牙齿的最佳守护星。

一、银汞合金:传统而坚固的选择
银汞合金,作为一种传统的补牙材料,由银离子和游离汞混合而成,经过12小时就会硬化。它的特点是结实耐用、价格便宜,抗压性和耐磨性较好。然而,银汞合金的美观度不足,颜色呈金属灰,对于前牙修复显然不够理想。此外,银汞合金容易出现微间隙,可能导致继发性的牙齿损害。因此,在现代牙科中,银汞合金的使用逐渐减少,更多被美观度更高的材料所取代。

二、玻璃离子:温和而防龋的选择
玻璃离子,主要由玻璃粉和聚丙烯酸反应生成。它对牙髓的刺激性较小,具有一定的防龋功能,因为能释放氟元素。玻璃离子主要用于儿童乳牙龋洞的填充,或成人牙齿颈部、根面的修复。它的优点在于边缘封闭性较好,对固位型的要求不严格,能够较多地保留健康的牙体组织。然而,玻璃离子的耐磨性较差,色泽偏白,不够自然,使用年限也相对较短。

三、复合树脂:美观而广泛的选择
复合树脂,是目前最常用的补牙材料之一。它由丙烯酸树脂为基,混入玻璃、石英微粒,色泽接近自然牙齿,美观大方。复合树脂与牙齿组织的粘接性强,具有良好的耐磨性,适用于各种龋洞的填充,包括前牙和大面积龋损的修复。复合树脂的价格适中,性价比高,且操作简单,对牙髓的刺激性小。然而,极少数人可能对树脂材料过敏,材料可能收缩形成微小缝隙,影响长期效果。此外,复合树脂的耐磨性虽然较好,但相比其他材料仍有提升空间。

四、纳米树脂:更逼真而耐磨的选择
纳米树脂,是复合树脂的升级版,具有更高的逼真度和耐磨性。纳米树脂采用小颗粒混合型设计,颜色更接近真牙,半透明性和乳光色泽使其在前牙修复中表现尤为出色。它的密封性强,不易脱落,且能释放氟离子预防龋病。纳米树脂的缺点是价格较高,且使用寿命相对较短,需要定期检查和更换。尽管如此,纳米树脂因其卓越的美观度和耐磨性,仍受到许多患者的青睐。

五、嵌体:精准而持久的选择
嵌体,是一种牙体修复的方法,通过在口外石膏模型上制作完成后,再戴入患者口内,最终粘固。嵌体可以是合金嵌体、树脂嵌体或瓷嵌体,适用于各种大小龋洞或牙体损坏的填充,尤其是磨牙的大面积龋坏。嵌体的优点是形态、硬度与自然牙齿高度吻合,耐腐蚀,持久性强。然而,嵌体修复需要两次治疗完成,成本较高,且对医生的技术要求较高。

六、选择补牙材料的考量
在选择补牙材料时,应综合考虑牙齿龋坏面积、位置、年龄、美观需求、经济能力等因素。例如,前牙修复更注重美观度,可选择纳米树脂或瓷嵌体;后牙修复更注重耐磨性和强度,可选择复合树脂或银汞合金;儿童牙齿修复更注重温和性和防龋功能,可选择玻璃离子。此外,患者的生活习惯和饮食习惯也会影响补牙材料的选择。

七、保护牙齿的日常习惯
补牙材料和技术虽然不断进步,但再好的材料也只是在模仿人类本身的牙齿。最好的牙齿是自己的原装牙齿,最好的治疗是平时对牙齿的爱护。以下是一些保护牙齿的日常习惯:

1. 坚持早晚刷牙:使用软毛牙刷和含氟牙膏,以45度角对准牙龈边缘,轻柔地刷牙,确保刷牙覆盖所有牙面,包括牙齿的内侧、外侧和咬合面。

2. 使用牙线:每天至少一次使用牙线,以清除牙缝中的食物残渣和牙菌斑。

3. 定期洗牙:每半年或一年到牙科进行专业洗牙,去除牙石和难以自行清除的牙菌斑。

4. 饮食控制:减少含糖食物和饮料的摄入,避免在餐间频繁进食,以减少牙齿接触酸性物质的机会。

5. 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都会对牙齿造成损害,包括牙齿变色、牙龈退缩和口腔癌风险增加。

6. 避免咬硬物:不要用牙齿咬开瓶盖、嚼冰块等硬物,以免造成牙齿裂纹或损伤。

八、总结
补牙材料的选择,应根据个人情况和医生建议,综合考虑各种因素。虽然各种补牙材料都有其优缺点,但通过正确的选择和使用,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保护牙齿健康。最重要的是,平时养成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进行口腔检查,及时发现和处理牙齿问题,让牙齿成为我们健康生活的坚实后盾。综上所述,没有一种材料是绝对的最佳守护星,但每一种材料都有其适用的场景和优势。选择最适合自己的补牙材料,让牙齿在美观与健康的道路上绽放光彩。

(白利霞 杞县中医院 口腔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