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科普:“生物导弹”——肿瘤靶向治疗!

2024-05-20 18:10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靶向抗癌药的兴起是近年来肿瘤治疗领域的一个非常大的进步,对于某些患者来说,靶向药确实是救命的药,称之为“神药”也不为过,2018年电影《我不是药神》这部影片向我们科普了一种血液系统肿瘤——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如果把恶性血液肿瘤比作一把锁,那么靶向药物就好比是开这把锁的钥匙。电影里的神药药品名叫伊马替尼,是一种特异性很强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也就是靶向药物。该药于1992年人工合成,2001年通过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FDA)批准,开创了通过抑制肿瘤细胞增殖的信号转导通路达到抗肿瘤的新途径。

今天就来科普一下,“生物导弹”——肿瘤靶向治疗!      

一、什么是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所谓的“靶向”究竟是什么?其实,靶之所在,因病不同,针对在每种肿瘤细胞表面或内部信号传导通路的某个"要点",用针对性的药物,无论口服,还是静脉注射,都能对其进行如利剑封喉般地阻断,让肿瘤无法生长,最终调亡。 为了对肿瘤进行真正的精准打击,许多靶向药物都需要基因检测筛选适合的患者。比如结直肠癌的全RAS及B-RAF基因检测,对是否可应用西妥昔单抗、帕尼单抗及预后的判断是必须的。乳腺癌HER-2基因检测对是否能应用曲妥珠 单抗、帕妥珠单抗也是必须的。    

  根据不同的靶向部位,研究人员将靶向治疗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肿瘤细胞靶向治疗;另一类是肿瘤血管靶向治疗。肿瘤细胞靶向治疗是把肿瘤细胞表面的特异性抗原或受体作为靶点,在肿瘤形成的必经或主要通路上打掉它,精准性较高。总而言之,每一种靶向药物都是依据攻击的靶点,选择适合肿瘤患者,进行精准打击。

二、哪些肿瘤患者适合使用靶向药物?

 与传统的肿瘤药物治疗相比,尽管靶向药物在临床上具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并且对身体的副作用也小,但是并不是每个肿瘤患者都可以进行药物治疗的。        目前,靶向药物治疗适应人群为具有特定基因突变的肿瘤患者,即只涵盖部分患者。如电影《我不是药神》里的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因为Bcr-Abl基因异常,所以可以用到靶向药物伊马替尼。而病人这个基因是否有异常,也是需要通过取患者体内相应的组织,进行基因检查来测定的。       就像是一把钥匙只能开一把锁一样,只有具有靶点的肿瘤患者才可以进行靶向治疗,才能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可是,有些患者体内的细胞可能不能满足这样的条件,那么,就不能进行靶向药物治疗。即便是患者一意孤行的要选择药物治疗,可能治疗的效果也不会像预期的那样理想。

       靶向治疗除了要具有异常的分子或者基因作为靶点,以及针对该靶点的治疗药物之外,还需要患者肝肾功能和心功能健全,这样才能够进行靶向治疗,因为药物可能会对肝肾功能造成伤害,如果肝肾功能不好,会加重损伤。

三、靶向治疗有副作用吗?

 尽管如此,靶向治疗还是有副作用的,常见的有过敏反应、皮疹、腹泻、高血压、口腔溃疡、伤口愈合缓慢等等,严重的还可引起出血,肠穿孔等。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靶向治疗的副作用出现可能是“吉兆”。例如,在用靶向药物如仑伐替尼、瑞戈非尼治疗时发生手足综合征的患者,往往比不发生的患者治疗效果更好。类似地,在用贝伐单抗治疗时发生高血压的患者通常效果更好。在靶向治疗期间,应注意观察自身变化,如有异常症状及时就医,同时也要遵医嘱定期随诊复查。  

四、如何正确服用靶向药确保疗效呢?

(1)严格遵医嘱,定时定量服用;(2)避免突然增加或者减少剂量;(3)绝大多数空腹服药;(4)避免与其他药物同服;(5)某些水果如柚子、橙子等会降低药效,建议避免摄入这些食物。      

目前,肿瘤的靶向治疗已处于抗肿瘤药物开发的领军地位,也成为精准医疗的基石。越来越多的抗肿瘤药物被批准上市。我们相信,终有一天会实现“治愈癌症”的梦想。

(张蕊 新乡市中心医院东区 肿瘤内科)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