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小儿蜂蜇伤处理:蜜蜂、马蜂蜇伤涂什么?拔刺时千万别用镊子夹!

2025-02-19 09:1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夏日的公园繁花似锦,孩子们在花丛间追逐嬉戏,然而隐藏在花朵间的蜂群,却可能给活泼好动的孩子们带来意外的伤害。蜂蜇伤是儿童常见的意外伤害之一,尤其是蜜蜂和马蜂,它们的攻击性较强,一旦孩子不小心惊扰到蜂群,就可能被蜇伤。面对这种情况,家长们往往心急如焚,不知如何处理。本文将详细科普小儿蜂蜇伤后的正确处理方法,帮助家长们在关键时刻冷静应对。

一、认识蜂蜇伤
蜂类的尾部都带有毒刺,当它们受到威胁或惊扰时,会用毒刺蜇入人体皮肤,并注入毒液。不同种类的蜂,其毒液成分和毒性也有所不同。蜜蜂的毒液呈酸性,而马蜂的毒液则呈碱性,这一特性决定了在处理不同蜂蜇伤时,涂抹的药物也有所差异。

蜂蜇伤后的症状通常在几分钟内就会显现。被蜇部位会迅速出现疼痛、红肿,局部可能形成丘疹、水疱,甚至大疱。孩子会感到明显的瘙痒和刺痛,严重时还可能出现头晕、恶心、呕吐、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如果孩子本身对蜂毒过敏,可能会在短时间内出现过敏性休克,表现为面色苍白、出冷汗、脉搏细弱、血压下降等,这是极其危险的情况,需要立即进行急救处理。

二、蜜蜂蜇伤的处理方法
(一)拔刺
当孩子被蜜蜂蜇伤后,首先要做的就是检查被蜇部位是否有毒刺残留。蜜蜂在蜇人后,毒刺会留在皮肤内,上面还带有毒囊。很多家长第一反应是用镊子夹出毒刺,这其实是错误的做法!用镊子夹取毒刺时,很容易挤压到毒囊,导致更多毒液注入体内,加重中毒症状。正确的做法是,用信用卡、指甲等扁平物,顺着毒刺刺入的方向轻轻刮擦皮肤,将毒刺刮出;或者用镊子小心地夹住毒刺的根部,垂直向上轻轻拔出,避免挤压毒囊。

(二)清洗与中和毒液
拔出毒刺后,要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清洗伤口,以减少毒液残留。由于蜜蜂毒液呈酸性,在清洗后可以涂抹碱性溶液进行中和,比如 3% 的氨水、5% - 10% 的碳酸氢钠(小苏打)溶液等。这些碱性溶液能够中和毒液中的酸性物质,减轻疼痛和肿胀。涂抹时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刺激孩子娇嫩的皮肤。

(三)局部处理与观察
在涂抹碱性溶液后,可以在伤口处涂抹一些具有消肿止痛作用的药物,如炉甘石洗剂、糖皮质激素软膏(如地奈德乳膏)等,以缓解孩子的不适症状。处理完伤口后,要密切观察孩子的情况,如果局部红肿、疼痛持续加重,或者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全身症状,应立即送往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三、马蜂蜇伤的处理方法
(一)检查与清洗
马蜂的毒刺不会留在皮肤内,所以当孩子被马蜂蜇伤后,不需要进行拔刺操作。首先要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清洗伤口,清除伤口表面的毒液和污垢。

(二)中和毒液
与蜜蜂不同,马蜂的毒液呈碱性,因此需要用酸性溶液来中和。可以用食醋、1% 的醋酸溶液等涂抹伤口,中和毒液中的碱性物质,减轻中毒症状。涂抹时要注意覆盖整个被蜇部位,并且可以多次涂抹,以增强效果。

(三)后续处理与就医
在涂抹酸性溶液后,同样可以使用炉甘石洗剂或糖皮质激素软膏进行局部处理,缓解红肿和疼痛。由于马蜂的毒性相对较强,即使孩子受伤后症状较轻,也建议密切观察 24 小时以上。如果孩子出现头晕、乏力、心慌、胸闷等任何不适症状,都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四、严重蜂蜇伤的急救措施
如果孩子被大量蜂蜇伤,或者出现了过敏性休克等严重症状,必须立即采取急救措施。首先要让孩子保持平卧位,头偏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解开孩子的衣领、腰带等束缚物,保持呼吸通畅。同时,立即拨打 120 急救电话,并在等待救护车的过程中进行心肺复苏(如果孩子出现心跳、呼吸骤停)。

在进行心肺复苏时,要按照正确的操作方法进行。双手交叠,用手掌根部按压孩子两乳头连线中点,按压深度至少为胸部前后径的三分之一(约 5 厘米),频率至少为每分钟 100 次。每按压 30 次,进行 2 次人工呼吸,直到急救人员到达。

五、预防蜂蜇伤的方法
预防胜于治疗,为了避免孩子遭受蜂蜇伤的痛苦,家长们可以采取一些预防措施。在带孩子外出时,尽量避免让孩子穿着颜色鲜艳、带有花香的衣服,因为这些容易吸引蜂类。不要让孩子在蜂类活动频繁的地方玩耍,如蜂巢附近、花丛中。如果遇到蜂群,要保持冷静,不要慌乱奔跑或挥手驱赶,以免激怒蜂群。

此外,家长可以对孩子进行安全教育,告诉他们不要主动招惹蜂类,认识蜂类的外形和危险性,提高孩子的自我保护意识。

当孩子遭遇蜂蜇伤时,家长们要保持冷静,根据蜂类的不同,采取正确的处理方法。及时、科学的处理不仅能减轻孩子的痛苦,还能有效避免严重并发症的发生。希望本文的科普内容能够帮助家长们更好地应对小儿蜂蜇伤,守护孩子的健康与安全。

 

(朱琼琼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儿童急诊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