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蜂蜇伤/毒蛇咬伤护理:拔刺、切开、冰敷?不同毒物的现场处理差异

2023-10-11 16:1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生机盎然的户外,蜜蜂的嗡鸣与毒蛇的潜藏为自然增添了神秘色彩,然而,一旦遭遇蜂蜇伤或毒蛇咬伤,这些看似微小或隐蔽的威胁,却可能引发严重的健康危机。由于蜂毒与蛇毒的成分和作用机制截然不同,现场处理方法也大相径庭,错误的应对方式甚至可能加速毒素扩散,危及生命。掌握正确的急救知识,能在关键时刻为伤者争取宝贵的救治时间。

蜂蜇伤:看似微小的刺痛,暗藏危机
蜜蜂、马蜂等蜂类的毒液主要由多肽、酶类和生物胺等物质组成,这些成分会引发人体强烈的免疫反应。以常见的蜜蜂为例,其毒液呈酸性,含有组胺、透明质酸酶等,会导致局部红肿、疼痛、瘙痒;而马蜂的毒液呈碱性,毒性更强,含有磷脂酶、溶血毒素等,除了引起局部症状外,还可能导致全身过敏反应,严重时甚至出现过敏性休克。

当遭遇蜂蜇伤时,首先要检查伤口是否残留毒刺。蜜蜂蜇人后,毒刺会留在皮肤上,而马蜂的毒刺一般不会残留。对于残留的毒刺,不能用镊子夹取,因为这样可能会挤压毒囊,导致更多毒液注入体内,正确的做法是用指甲或卡片等扁平物将毒刺刮除。刮除毒刺后,根据蜂毒的酸碱性进行中和处理,被蜜蜂蜇伤可用肥皂水等碱性溶液冲洗伤口,以中和酸性毒液;被马蜂蜇伤则可用食醋等酸性溶液冲洗。

冰敷在蜂蜇伤的处理中能发挥重要作用。冰敷可以使局部血管收缩,减少毒液的吸收和扩散,同时缓解疼痛和肿胀。将冰袋或冷毛巾敷在伤口处,每次 15 - 20 分钟,可间隔进行。但要注意避免冻伤皮肤。若伤者出现呼吸困难、头晕、恶心呕吐、皮疹等全身症状,这表明可能发生了严重的过敏反应,必须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在等待救援期间,要让伤者保持冷静,松开紧身衣物,确保呼吸通畅。

毒蛇咬伤:致命毒液下的紧急应对
毒蛇的毒液成分复杂多样,主要分为神经毒素、血液毒素和混合毒素。神经毒素会阻断神经肌肉接头的传导,导致肌肉麻痹,影响呼吸和心脏功能;血液毒素则会破坏血液系统,引起出血、凝血功能障碍;混合毒素兼具两者的作用,毒性更为强烈。例如,银环蛇的毒液以神经毒素为主,被咬后伤口疼痛不明显,容易被忽视,但数小时后可能出现呼吸衰竭;五步蛇的毒液以血液毒素为主,被咬后伤口会迅速肿胀、出血不止。

毒蛇咬伤的现场处理与蜂蜇伤有很大区别。以往认为可以切开伤口排毒,但这种方法可能会加重局部组织损伤,加速毒素吸收,现在已不推荐。正确的做法是在伤口近心端(靠近心脏的一端)用宽布条或绷带进行环形包扎,松紧度以能插入一根手指为宜,目的是减缓毒液随血液回流至心脏的速度,但不能完全阻断血流,以免造成肢体缺血坏死。每隔 15 - 20 分钟,应放松 1 - 2 分钟。

冰敷在毒蛇咬伤的处理中也不适用。因为低温可能会导致局部血管收缩,使毒液在局部积聚,反而加重组织损伤。被毒蛇咬伤后,伤者应保持安静,避免剧烈运动,因为运动可能会加速血液循环,促使毒液更快扩散。同时,要记住毒蛇的特征,如颜色、花纹、体型等,这有助于医生判断蛇的种类,选择合适的抗蛇毒血清进行治疗。尽快拨打急救电话,将伤者送往有救治能力的医院。

常见误区与科学认知
在面对蜂蜇伤和毒蛇咬伤时,存在一些常见的误区。比如,有人认为用嘴吸出毒液是有效的方法,但这种做法不仅效果有限,还可能使施救者中毒。此外,涂抹牙膏、尿液等 “土方法” 也没有科学依据,甚至可能刺激伤口,引发感染。还有人在被毒蛇咬伤后,自行服用各种草药,不仅延误治疗,还可能因药物不良反应加重病情。

无论是蜂蜇伤还是毒蛇咬伤,现场处理只是急救的第一步,后续都需要及时就医,接受专业的治疗。对于蜂蜇伤患者,医生会根据症状给予抗过敏、止痛等药物治疗;对于毒蛇咬伤患者,及时注射抗蛇毒血清是关键,同时还需要进行对症支持治疗,如纠正凝血功能障碍、维持呼吸和循环稳定等。

了解蜂蜇伤和毒蛇咬伤的现场处理差异,是每个人都应该掌握的重要急救知识。在户外活动时,尽量穿着长袖长裤,避免进入草丛、树林等蛇类和蜂类容易出没的区域。一旦遭遇意外,保持冷静,运用科学的急救方法,才能最大程度地减少伤害,为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以上科普全面讲解了蜂蜇伤和毒蛇咬伤的处理差异。你对内容深度、案例还有其他需求,或是想补充其他急救知识,都能随时和我说。

 

(张琦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