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急性酒精中毒护理:醉酒者呕吐时为啥要侧卧?避免窒息的关键动作

2024-05-10 20:26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深夜急诊室的警报声划破寂静,医护人员推着担架车狂奔,抢救室的无影灯下,一位因醉酒呕吐导致窒息的患者正在生死边缘挣扎。这样的场景,几乎每天都在全国各地的医院上演。在急性酒精中毒的急救护理中,一个看似简单的侧卧动作,却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防线。究竟侧卧为何能成为避免窒息的 “救命姿势”?让我们从人体生理结构和酒精中毒的病理机制说起。

酒精如何 “摧毁” 人体防线
当酒精进入人体,首先在胃部被吸收 20%,其余 80% 进入小肠快速扩散。血液中的酒精浓度一旦超过 0.08%(相当于饮用 3 两白酒),就会抑制中枢神经系统,导致意识模糊、肌肉松弛。酒精不仅麻痹大脑皮层,还会刺激胃部剧烈收缩,引发呕吐反射。正常情况下,人体存在两道天然防窒息屏障:一是咽喉部的会厌软骨,吞咽时能像盖子一样封闭气管;二是咳嗽反射,当异物进入气道时,身体会通过剧烈咳嗽将其排出。然而酒精会同时削弱这两道防线,使会厌软骨反应迟钝,咳嗽反射变得微弱。

临床数据显示,急性酒精中毒患者的误吸发生率高达 15%,其中 30% 会发展为吸入性肺炎,严重者直接因窒息导致心脏骤停。在某三甲医院的统计中,近三年因醉酒窒息死亡的病例中,78% 的患者被发现呈仰卧姿势。

仰卧为何成为 “致命陷阱”
仰卧时,人体的气管处于最低位,呕吐物一旦溢出,很容易顺着咽喉滑入气道。2022 年某高校宿舍发生的悲剧令人痛心:一名学生醉酒后仰卧入睡,呕吐物堵塞气道长达 2 小时,室友发现时已错过最佳抢救时机。解剖报告显示,死者气管内残留大量食物残渣,导致双侧肺叶大面积实变。

从力学角度分析,仰卧状态下食管与气管几乎处于同一水平,缺乏重力引导的呕吐物如同 “水往低处流” 般自然进入气道。而侧卧时,气管处于高位,口腔分泌物会因重力作用流向嘴角,大大降低误吸风险。美国急救协会(AHA)的模拟实验证实,侧卧姿势可使呕吐物误吸概率降低 83%。

侧卧姿势的 “黄金标准”
正确的侧卧护理需遵循 “稳定气道,保持开放” 的原则。具体操作如下:将醉酒者双腿交叉,一手固定肩部,另一手扶住髋部,缓慢翻转至侧卧位;确保下方手臂置于身后呈 90 度,避免压迫;头部稍向后仰,下颌微微上抬,使气道保持直线。若现场无专业设备,可在患者背部垫卷起的衣物,防止翻身仰卧。

值得注意的是,侧卧位并非一劳永逸。护理过程中需每 15 分钟观察患者面色、呼吸频率,若出现面色青紫、喉鸣音等窒息先兆,应立即清理口腔异物,采用海姆立克急救法辅助排痰。对于深度昏迷患者,还需警惕舌根后坠堵塞气道,可将头偏向一侧并稍向后仰。

家庭急救的 “黄金四分钟”
在专业救援到来前,目击者的应急处理直接决定生死。除了保持侧卧,还需做到 “一看二清三呼救”:观察患者意识状态和呼吸频率;用手指或毛巾迅速清理口腔呕吐物;立即拨打 120 并持续监护。某社区急救培训案例显示,经过专业指导的居民在发现醉酒窒息者后,通过正确侧卧和及时清理气道,成功为患者争取到宝贵的抢救时间。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严禁对醉酒者采取 “喂醋解酒”“强行灌水” 等错误做法。这些行为不仅无法缓解酒精中毒,反而可能刺激胃部引发更剧烈的呕吐。同时,避免使用掐人中、扇耳光等粗暴唤醒方式,以免造成二次伤害。

防患于未然:科学饮酒指南
预防永远胜于治疗。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纯酒精摄入量不超过 25 克(相当于 1 两白酒),且饮酒过程中应遵循 “慢饮、少混、食相伴” 的原则。了解自身酒量极限,避免空腹饮酒,选择低度饮品,都是降低酒精中毒风险的有效方法。对于特殊人群如孕妇、肝病患者,应严格禁酒。

当我们举杯欢庆时,别忘了酒精是一把双刃剑。掌握急性酒精中毒的急救知识,特别是学会正确的侧卧护理,不仅能保护身边的人,更可能成为挽救生命的关键技能。记住:在酒精的迷雾中,一个正确的侧卧姿势,或许就能点亮生命的曙光。

 

(张琦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