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内镜室里的“黄金搭档”:医生操作时,护士在忙什么?

2025-08-02 18:52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内镜室的手术台上,医生手持内镜精准探查病灶,而另一双“无形的手”始终在默契配合——他们可能是调整设备参数、传递器械的护士,或是核对药物、安抚患者的助手。在内镜检查与治疗的全程中,医生与护士如同舞台上的“双人舞者”,一个主导“探查与操作”,一个负责“支持与保障”。本文将带您走进内镜室,揭秘医护团队如何通过无缝配合,让每一例内镜诊疗安全高效完成。

一、术前准备:护士是“细节控”与“安全阀”

内镜诊疗的成败,往往始于术前细致入微的准备。护士的职责不仅是协助医生,更要扮演“风险防控官”的角色。

1. 患者评估与安抚

· 核对信息:确认患者身份、检查项目(如胃镜/肠镜/支气管镜)、过敏史及用药史(如是否服用抗凝药);

· 心理疏导:解释检查流程(如“需要侧卧,嘴巴咬住口垫”),缓解紧张情绪(尤其是对内镜恐惧的儿童或老年人);

· 签署同意书:向患者及家属说明风险(如出血、穿孔),确保知情同意。

2. 设备与器械的“全副武装”

· 内镜消毒与调试: 

· 严格遵循“一人一镜一消毒”原则,使用邻苯二甲醛或过氧乙酸浸泡内镜,确保无菌;

· 检查内镜图像清晰度、注水/注气功能、活检孔道通畅性(避免术中卡顿);

· 器械准备: 

· 消化内镜:活检钳、圈套器、止血夹、高频电刀(用于息肉切除)、注射针(注射药物止血);

· 呼吸内镜:细胞刷、活检钳、超声探头(EBUS)、球囊扩张导管(治疗气道狭窄);

· 急救设备:除颤仪、气管插管包、肾上腺素(应对过敏或心跳骤停)。

3. 药物与体位管理

· 麻醉准备: 

· 普通胃肠镜:局部麻醉药(如利多卡因凝胶)涂抹咽喉;

· 无痛内镜:静脉注射丙泊酚(需护士监测生命体征);

· 支气管镜:局部麻醉鼻腔/咽喉(或静脉镇静);

· 体位摆放: 

· 胃镜:患者左侧卧,双腿屈曲,头稍后仰;

· 肠镜:同左侧卧,但需暴露肛门;

· 支气管镜:平卧,颈部垫高以伸展气道。

二、术中配合:护士是医生的“第三只手”

当内镜进入人体后,护士的职责从“幕后准备”转向“实时支持”,成为医生操作的“延伸”。

1. 生命体征的“全天候监护”

· 基础监测:持续观察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尤其无痛内镜时);

· 异常预警: 

· 胃肠镜:若患者面色苍白、心率下降,可能提示穿孔或出血,需立即暂停操作;

· 支气管镜:血氧饱和度骤降(<90%)可能因气道痉挛,需迅速吸氧或退出内镜。

2. 器械传递的“精准节奏”

· 按需供给:根据医生指令快速传递器械(如“给我圈套器”“换止血夹”);

· 避免污染:传递时器械尖端朝向医生,避免触碰患者衣物或床单;

· 记录使用:统计活检钳、圈套器等耗材数量,防止遗留体内(罕见但严重并发症)。

3. 辅助操作的“隐形技能”

· 注水/注气控制: 

· 胃肠镜:通过脚踏开关调节注气量(扩张肠道视野),避免过度充气导致腹痛;

· 支气管镜:协助医生向气道内注入少量利多卡因(减轻咳嗽反射);

· 吸引分泌物: 

· 胃肠镜:用负压吸引管清除胃内黏液或血液,保持视野清晰;

· 支气管镜:吸出气道分泌物或痰液,防止窒息;

· 超声探头固定: 

· 在EBUS(超声支气管镜)检查中,护士需协助稳定探头位置,确保图像稳定。

4. 患者沟通的“翻译官”

· 传递指令:将医生的指示转化为患者能理解的语言(如“深呼吸,不要咳嗽”);

· 安抚情绪:当患者因不适扭动时,轻拍肩膀或握住其手(如“坚持一下,马上就好”);

· 观察反馈:若患者主诉剧烈疼痛,立即提醒医生暂停并评估风险。

三、术后护理:护士是康复的“守护者”

检查结束并不意味着工作完成,护士需确保患者安全度过术后观察期。

1. 并发症的“早期识别”

· 胃肠镜后: 

· 观察腹痛、呕血、黑便(提示穿孔或出血);

· 监测血压(低血压可能因麻醉或失血);

· 支气管镜后: 

· 注意咳嗽、咯血、发热(可能感染或气道损伤);

· 评估呼吸困难(支架置入后需确认位置是否移位)。

2. 健康宣教与随访

· 饮食指导: 

· 胃肠镜:术后2小时可饮温水,无不适后进食软食(避免粗糙食物划伤黏膜);

· 支气管镜:术后30分钟可饮水,2小时内禁食(防止呛咳);

· 用药提醒: 

· 息肉切除后需停用阿司匹林5-7天;

· 支气管镜活检后需口服抗生素预防感染;

· 报告解读:向患者解释病理结果(如“息肉是良性的,需定期复查”)。

四、医护配合的“黄金法则”:信任与沟通

内镜诊疗的高效与安全,离不开医护团队的默契。他们的配合遵循三大原则:

1. 标准化流程:从术前准备到术后护理,每一步均有SOP(标准操作程序);

2. 非语言沟通:通过眼神、手势或器械摆放顺序传递信息(如“我需要止血夹”);

3. 定期复盘:术后讨论操作难点(如“肠镜转弯时如何避免牵拉”),优化配合策略。

结语:内镜室的“双人舞”,跳好每一拍

在内镜室这个方寸之间的“战场”上,医生与护士的配合如同一场精心编排的舞蹈——医生是领舞者,掌控节奏与方向;护士是伴舞者,提供支撑与保障。他们的默契不仅源于长期共事的习惯,更来自对生命的敬畏与责任。下一次,当您躺在内镜检查床上时,不妨对身边的护士说一声“谢谢”——正是他们的默默付出,让每一例诊疗都成为安全与温暖的旅程。

(徐娜 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河南省肿瘤医院) 内窥镜诊断治疗中心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