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在睡眠和坐姿时需避免哪些动作?

2025-07-04 08:5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髋关节置换术能帮助严重髋关节疾病患者重建关节功能,但术后康复中,睡眠和坐姿的细节直接影响假体稳定性。错误的姿势可能导致假体脱位、疼痛加重,甚至需要二次手术。本文将详细解析术后睡眠和坐姿中需避免的动作,帮您平稳度过康复期。

一、睡眠姿势:远离“危险体位”

术后6-12周是髋关节假体愈合的关键期,睡眠时关节处于非主动控制状态,更需警惕不当姿势带来的风险。

1.绝对禁止:“过度内旋”和“深蹲式”睡姿

-避免患侧卧位时双腿交叉:很多人习惯侧身时下面的腿伸直、上面的腿搭在上面,这对术后患者是“高危动作”。患侧(手术侧)在下时,若健侧腿交叉搭在患侧腿上,会导致髋关节过度内旋,假体脱位风险骤增。即使患侧在上,也需在双腿间夹一个厚枕头(厚度约20厘米),保持双腿分开与肩同宽,防止健侧腿压迫患侧髋关节。

-拒绝“蜷缩睡姿”:术后患者若像“虾米”一样蜷缩身体,髋关节会处于屈曲超过90°的状态,可能导致假体向前脱位。尤其避免睡前抱膝、屈髋弯腰等动作,卧床时可将患侧腿轻微外旋(脚尖向外侧偏5°-10°),减轻关节压力。

2.相对禁忌:长时间单侧卧位

术后初期(1个月内),建议以仰卧位为主,可在臀部下方垫薄枕(厚度不超过5厘米),使髋关节轻度屈曲(15°-20°),缓解肌肉紧张。若需侧卧,两侧交替进行,每侧不超过1小时,且始终保持双腿间夹枕,避免单侧髋关节长期受压。

3.正确睡姿:“外旋中立位”是核心

仰卧时,可在患侧腿的脚踝处垫一个枕头,使腿保持轻度外旋(脚尖略向外侧),同时膝盖微微弯曲(不超过30°);侧卧时,双腿间的枕头需从膝盖一直垫到脚踝,确保髋关节始终处于“外展中立位”(两腿分开角度不小于45°)。术后3个月内,即使睡眠中翻身,也需有意识地控制患侧髋关节,避免突然扭转。

二、坐姿要点:牢记“三个不超过”

坐姿是术后日常活动中最易出错的环节,无论是坐椅子、沙发还是马桶,都需遵循“髋关节保护原则”,关键是避免髋关节屈曲过度、内旋或负重不均。

1.禁止:“矮凳久坐”和“弯腰捡物”

-不坐低于膝盖的座椅:坐矮凳(如小板凳、低沙发)时,髋关节屈曲会超过90°,假体承受的剪切力增大,可能导致松动或脱位。建议选择高度45-50厘米的座椅(约与膝盖平齐),坐前先确认座椅稳固,最好带扶手,方便起身时借力。

-避免坐姿时弯腰够物:很多人坐下后习惯弯腰捡脚边的东西,这个动作会使髋关节在屈曲状态下同时内旋,是术后6周内的“禁忌动作”。若需取物,应先站立,健侧腿向前迈一步,再弯腰(用健侧发力),或请他人协助。

2.警惕:“交叉腿”和“重心偏移”

坐姿时绝对禁止跷二郎腿(无论患侧在上还是在下),交叉腿会导致髋关节过度内旋,增加脱位风险。同时避免身体向患侧倾斜,坐下后需保持背部挺直,双脚平踩地面,膝盖与髋关节处于同一水平,脚尖朝前或略向外(不内扣)。若脚够不到地面,可在脚下垫一个矮凳(高度10-15厘米),确保双腿受力均匀。

3.正确坐姿:“三步法”起身与落座

-落座时:先退到座椅前,健侧腿向后迈一步,患侧腿略向前,双手扶扶手,缓慢弯腰(髋关节屈曲不超过80°),臀部先轻触座椅,再缓慢坐下,过程中避免突然发力或扭转身体。

-起身时:双手撑扶手,健侧腿先发力站起,使髋关节缓慢伸直,再将患侧腿跟上,整个过程保持身体直立,不弯腰弓背。

-坐姿时长:术后1个月内,每次坐姿不超过30分钟,之后可逐渐延长至1小时,但需每30分钟起身活动1-2分钟,避免髋关节长期固定导致僵硬。

三、特殊场景:这些“隐形风险”要规避

除了常规睡眠和坐姿,一些日常场景中的动作也需警惕:

1.床上翻身:“轴式转动”代替“扭转”

翻身时需像“门板”一样整体转动:双手扶住床沿,先将健侧腿向患侧腿方向移动,再用健侧手臂发力,使身体连同患侧腿一起转动,避免单独扭动髋关节。术后1个月内,建议家属协助翻身,确保动作平稳。

2.马桶使用:“抬高坐厕”是关键

普通马桶高度(约30厘米)会导致髋关节屈曲超过90°,建议加装马桶增高垫(增高15-20厘米),或使用带扶手的移动坐厕。起身时先双手撑扶手,将身体推起至站立位,再转身离开,避免直接弯腰站起。

3.沙发选择:“硬靠背+无扶手”要避开

术后应避免坐软沙发(容易下陷导致屈髋过度)和无扶手的座椅(起身时缺乏支撑)。理想座椅是硬靠背、高扶手的单人椅,坐下后背部能完全贴合椅背,腰部可垫一个薄靠枕,保持腰椎自然曲度。

四、康复提示:出现这些情况需立即就医

若术后出现以下症状,可能是姿势不当导致的假体异常,需及时就诊:

-髋关节突然剧痛,伴随“咔嗒”声;

-患侧腿无法活动,或出现明显畸形(如腿部缩短、外旋);

-坐姿或睡姿调整后,疼痛仍持续加重,且关节活动受限。

髋关节置换术后的姿势管理,核心是“避免髋关节屈曲超过90°、过度内旋和内收”。这些禁忌并非永久存在,通常术后3个月,随着假体与骨骼融合牢固,可在医生评估后逐渐放宽限制。但康复初期(尤其是前6周),严格遵守姿势规范是假体稳定的“第一道防线”。记住,科学的姿势管理能让新髋关节更“耐用”,为长期康复打下坚实基础。

(刘雅丽 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