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骼如同被虫蛀的木头,脆性增加、韧性下降,轻微跌倒就可能引发髋部、腕部或脊柱骨折。据统计,骨质疏松患者跌倒后骨折发生率是普通人的3-5倍,其中髋部骨折后1年内致残率高达50%。因此,预防跌倒是骨质疏松护理的核心任务。本文将从居家环境、身体管理、行为习惯三方面,详解防跌倒的具体措施。
一、居家环境:打造“零障碍”安全空间
约60%的老年跌倒发生在室内,环境中的潜在隐患是主要诱因。针对骨质疏松患者,居家环境改造需遵循“无障碍、易识别、有支撑”原则。
1.消除地面隐患
-防滑优先:卫生间、厨房等易湿区域必须铺设防滑垫(选择底部带吸盘的款式),并定期更换(防滑垫使用超过6个月需检查防滑性能)。避免使用抛光砖、大理石等光滑地面材料,若已有此类地面,可在常走动区域贴防滑条。
-清除“绊马索”:立刻移除地面的电线、网线、地毯卷边、散落的拖鞋等杂物,沙发与茶几之间至少留出80厘米通道(足够轮椅或助行器通过)。家具摆放固定,避免频繁挪动位置导致患者记忆混乱。
-高度统一:门槛、过门石需打磨至与地面平齐,或加装斜坡(坡度不超过15°),防止绊倒。卧室到卫生间的通道若有高度差,务必安装醒目的黄色警示条。
2.优化照明与标识
-光线充足无死角:夜间走廊、卧室到卫生间的路径需安装感应灯(亮度以能看清地面为准,避免强光刺眼),床头放置可随手触及的台灯(开关大而清晰)。衣柜、橱柜内部加装LED灯带,方便取物时看清物品位置。
-色彩对比助识别:家具与墙面颜色形成反差(如深色家具配浅色墙面),避免纯黑、纯白等易混淆边界的搭配。楼梯台阶的边缘贴黄色或橙色防滑条,增强视觉辨识度。
3.增加辅助支撑
-关键位置装扶手:卫生间马桶旁、淋浴区必须安装承重≥250公斤的扶手(高度距地面70-80厘米),卧室床头可安装床边扶手(方便起身时借力)。走廊墙面每隔1.5米加装扶手,形成连续支撑。
-座椅与床铺调整:沙发、座椅高度以坐下时膝盖呈90°弯曲为宜(约45-50厘米),避免过矮导致起身困难。床铺高度以患者坐在床边双脚能平踩地面为准,可在床脚加装增高垫。
二、身体管理:增强骨骼与肌肉“防御力”
骨质疏松患者跌倒风险高,除了骨骼脆弱,肌肉力量衰退、平衡能力下降也是重要原因。科学的身体管理能从根本上降低跌倒可能性。
1.坚持针对性锻炼
-强化肌肉力量:每日进行3组“靠墙静蹲”(背部贴墙,膝盖弯曲30°,每次保持30秒)和“直腿抬高”(仰卧时将腿伸直抬高至30°,每条腿10次/组),增强大腿肌肉(股四头肌是维持下肢稳定的核心)。
-提升平衡能力:睁眼单腿站立(每次30秒,逐渐延长至1分钟)、足跟走/足尖走(每次10米,每日2次)等动作,可改善平衡功能。锻炼时需有人陪同,或靠近稳固支撑物,避免单独练习。
-避免危险运动:禁止进行跳绳、快跑、爬高等剧烈运动,太极拳、散步(每日30分钟,步速以不喘为宜)是更安全的选择。
2.控制基础疾病与用药
-管理慢性病:高血压患者需定期监测血压(尤其晨起和服药后),避免血压骤升骤降导致头晕;糖尿病患者要预防低血糖(随身携带糖果,出现心慌、手抖时及时补充),这两类疾病是跌倒的重要诱因。
-警惕药物副作用:安眠药、降压药、利尿剂等可能引起头晕、乏力,服用后1-2小时内尽量卧床休息,避免突然起身。就医时需主动告知医生自己有骨质疏松,提醒调整药物方案(如尽量选择非镇静类降压药)。
3.做好日常身体防护
-穿着合适:鞋子选择防滑底、带鞋带(或魔术贴)的款式,避免穿拖鞋、高跟鞋或鞋底过软的鞋。衣物要合身,裤腿长度不超过脚踝(过长易绊倒),袖口、裤脚避免松紧过紧影响血液循环。
-定期视力与听力检查:白内障、青光眼等眼病会导致视物模糊,听力下降会影响对环境声音的判断,这些都是跌倒隐患。建议每半年检查一次视力和听力,及时佩戴眼镜或助听器。
三、行为习惯:细节决定安全系数
很多跌倒是因不良行为习惯所致,养成“慢动作、有准备、常警惕”的行为模式,能大幅降低风险。
1.掌握“三步起身法”
从卧位到站立时,避免突然起身(易引发体位性低血压):先侧卧,用手臂支撑身体坐起,在床边坐30秒(双脚踩稳地面),确认无头晕后再缓慢站起。同理,从坐位站起时,先将身体移至座椅边缘,双手撑住扶手借力站起。
2.规划日常活动时间与路线
-避开危险时段:晨起、夜间如厕是跌倒高发时段(晨起血压波动大,夜间光线差),起床后可先在床上做5次踝泵运动(勾脚、绷脚),再缓慢起身;夜间如厕务必开足灯光,避免摸黑行走。
-提前整理物品:常用物品(水杯、药物、遥控器)放在伸手可及的位置(高度在腰部至胸前之间),避免攀爬高处或弯腰捡拾地面物品(弯腰时脊柱受力增加,跌倒风险同时升高)。
3.借助辅助工具
-按需使用助行器:若已出现行走不稳、平衡差等情况,需在医生指导下选择合适的助行器(如带轮助行器适合室内平坦地面,三足拐杖适合轻度平衡障碍),并定期检查助行器的稳定性(螺丝是否松动、轮子是否灵活)。
-随身携带呼叫器:独居患者可佩戴一键呼叫设备(如手表式、挂脖式),洗澡、如厕时将呼叫器放在随手可及处,一旦发生意外能及时求助。
四、应急准备:跌倒后的正确处理
即使做好防护,也可能发生意外。骨质疏松患者跌倒后切勿慌乱,正确处理能减少二次伤害:
-若意识清醒,先感受身体疼痛部位,若髋部、腰部剧痛,切勿强行站立(可能加重骨折移位),应保持原位呼救。
-若仅轻微擦伤,可在他人协助下缓慢躺平,检查有无肿胀、畸形,24小时内冷敷受伤部位,并及时就医检查(排除隐性骨折)。
预防跌倒是骨质疏松患者终身需要关注的课题,它不仅是避免骨折的手段,更是维持独立生活能力的基础。通过环境改造、身体锻炼、习惯养成三管齐下,能将跌倒风险降低70%以上。记住,对骨质疏松患者而言,“不跌倒”就是对骨骼最好的保护。
(翟思敏 华北医疗健康集团峰峰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