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急救:烂苹果味呼吸是预警!家属必学补液观察要点

2024-11-05 15:49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刚闻到老公呼吸里有股烂苹果味,还以为是吃坏了东西,结果不到半小时就昏迷了……” 急诊室里,张女士握着病危通知书的手止不住颤抖。像这样因忽视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早期信号而延误救治的案例,每年在全国超过 10 万例。当呼吸中飘散出特殊的烂苹果味,这不是简单的口腔异味,而是身体发出的 “红色警报”。作为家属,掌握急救黄金法则,能为患者争取生的希望。

一、烂苹果味呼吸:不可忽视的危险信号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最凶险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当体内胰岛素严重缺乏,血糖无法进入细胞供能,脂肪就会被大量分解产生酮体。酮体中的丙酮具有挥发性,通过呼吸排出时会产生类似烂苹果的气味。这看似普通的气味变化,实则是酸中毒进展到一定程度的标志。

除了烂苹果味呼吸,DKA 早期还有其他蛛丝马迹:患者会频繁口渴、尿量激增,部分人会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容易被误诊为肠胃疾病。随着病情恶化,会出现脱水症状,皮肤失去弹性、眼球凹陷,精神状态从烦躁不安转为嗜睡,最终陷入昏迷。研究显示,从出现典型症状到昏迷,平均时间不超过 12 小时,每一分钟的延误都可能加重器官损伤。

二、黄金急救四步法:争分夺秒保生命
(一)立即拨打 120
发现疑似症状,第一时间呼叫急救人员。等待期间保持冷静,记录患者出现症状的时间、进食情况、胰岛素使用情况等关键信息,这些细节能帮助医生快速制定治疗方案。

(二)保持呼吸道通畅
让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气道。解开领口、腰带等束缚物,检查口腔内有无异物。若患者已昏迷,切勿强行喂水或喂食,以免造成窒息。

(三)监测生命体征
在急救人员到来前,持续观察患者的呼吸、脉搏和意识状态。可以用手机计时,数 1 分钟内患者的呼吸次数,正常成人呼吸频率为 12-20 次 / 分钟,若呼吸急促或过缓,都需格外注意。同时留意脉搏是否规律、有力。

(四)避免错误操作
切记不要自行给患者注射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此时患者体内的代谢紊乱需要专业处理,错误用药可能导致血糖骤降,引发更严重的后果。

三、补液观察:贯穿治疗全程的关键
患者被送往医院后,补液是 DKA 治疗的基石。通过静脉输注生理盐水,既能纠正脱水,又能稀释血液中的酮体和糖分。但补液并非 “越快越好”,家属在陪护过程中需关注以下要点:

(一)观察尿量变化
补液效果最直观的体现就是尿量。一般在补液 1-2 小时后,患者尿量会逐渐增加。若补液后长时间无尿,可能提示肾脏灌注不足,需立即告知医生。家属可以记录每次排尿的时间和大致尿量,为医护人员提供参考。

(二)监测电解质平衡
大量补液会导致电解质随尿液排出,尤其是钾离子。低钾血症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呼吸肌无力等严重并发症。患者可能出现四肢无力、腹胀等症状,家属要留意这些细微变化,及时反馈给医生。

(三)警惕脑水肿风险
快速大量补液可能增加颅内压力,引发脑水肿,多见于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如果患者在补液过程中出现头痛加剧、呕吐、瞳孔大小不等,甚至抽搐,这是脑水肿的危险信号,必须马上启动抢救措施。

四、预防重于急救:日常管理是防线
70% 的 DKA 发作是可以预防的。患者和家属需建立科学的管理体系:

规律监测血糖:每天至少测量 4 次血糖,包括空腹和餐后 2 小时血糖,记录数据并定期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规范胰岛素使用:严格按照医嘱注射胰岛素,切勿随意增减剂量或中断治疗。外出时随身携带胰岛素和血糖仪,避免因饮食、作息不规律引发血糖波动。

识别诱发因素:感染、外伤、情绪剧烈波动等都可能诱发 DKA。当患者出现发热、咳嗽等感染症状时,要加强血糖监测,必要时及时就医。

掌握急救知识:建议家属参加专业的糖尿病急救培训,通过模拟演练熟悉急救流程,同时准备好急救包,内含糖尿病急救卡、糖果(用于低血糖处理)等物品。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虽然凶险,但只要早发现、早干预,患者完全可以转危为安。记住,那缕特殊的烂苹果味呼吸,是身体最后的求救信号。掌握急救知识,做好日常管理,既是对患者生命的守护,更是每个家属应尽的责任。希望每一位糖尿病患者都能远离急症威胁,健康平安地享受生活。

 

(张琦 河南省第二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管护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