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肝病患者的护理过程中,肝性脑病如同潜伏在暗处的 “定时炸弹”,其发病隐匿且进展迅速,往往让患者家属措手不及。据统计,约 30% - 40% 的肝硬化患者会出现肝性脑病,而早期识别前兆症状,能为治疗争取宝贵时间,显著改善患者预后。今天,我们就来深入了解肝性脑病从 “说话糊涂” 到 “意识模糊” 的一系列预警信号,帮助家属成为患者健康的 “第一道防线”。
语言表达异常:不容忽视的早期警报
当患者出现肝性脑病前兆时,最容易被家属察觉的便是语言表达的变化。起初,患者可能只是偶尔出现说话颠三倒四、逻辑混乱的情况,比如在讲述一件事情时,内容前言不搭后语,无法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想法。原本条理清晰的人,突然在交流中词不达意,甚至出现错误使用词语的现象,把 “杯子” 说成 “碗”,这种 “命名障碍” 是肝性脑病早期语言功能受损的典型表现。
更严重时,患者可能会陷入胡言乱语的状态,说一些毫无意义、让人难以理解的话语,仿佛沉浸在自己的世界里。这些语言表达的异常,很容易被家属误认为是老人的 “老糊涂”,或者简单归结为情绪不佳导致的状态不好。但实际上,这是肝脏功能严重受损后,体内毒素无法正常代谢,影响大脑功能的结果,是肝性脑病发出的早期警报。
行为举止反常:细微之处见端倪
除了语言表达,患者的行为举止也会出现明显的异常。家属可能会发现,患者开始频繁出现无意识的小动作,比如反复搓手、摸索衣物,或者无目的的徘徊走动。这些看似不经意的行为,其实是大脑神经功能紊乱的外在体现。
有些患者会出现书写困难,以往写字工整流畅的人,突然写出来的字歪歪扭扭,笔画错乱,甚至无法完整地写出一个简单的句子。还有些患者在穿衣、扣纽扣等日常动作上变得笨拙迟缓,原本熟练的生活技能突然变得生疏。这些行为改变虽然细微,但对于长期照顾患者的家属来说,只要细心观察,就能及时发现这些异常,为早期诊断提供重要线索。
认知功能下降:从记忆减退到意识模糊
随着病情的发展,患者的认知功能会逐渐下降。早期,患者可能只是出现轻微的记忆减退,忘记刚刚发生的事情,比如刚吃过饭就不记得自己吃了什么,或者忘记和家人约定好的事情。随着时间推移,这种记忆障碍会越来越严重,甚至对熟悉的人、事、物都变得陌生,不认识自己的家人,忘记自己的住址。
同时,患者的注意力难以集中,无法专注地完成一件事情,看电视时频繁换台,看书时翻来翻去却不知道看了什么内容。思维能力也会受到影响,对简单的问题无法做出正确的判断,比如算不清简单的账目,搞不明白日常的时间和空间概念。当病情发展到较为严重的阶段,患者会出现意识模糊,对外界的刺激反应迟钝,呼之不应或者答非所问,甚至陷入昏迷状态。
情绪与性格改变:隐藏的危险信号
情绪和性格的变化也是肝性脑病前兆的重要表现。平时性格温和的患者,可能会突然变得脾气暴躁、容易发怒,一点小事就大发雷霆;而原本开朗外向的人,可能会变得沉默寡言、抑郁消沉,不愿与人交流。有些患者还会出现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声称看到不存在的东西,或者坚信一些毫无根据的事情。
这些情绪和性格的改变,往往容易被家属忽视,认为是患者病情带来的心理压力导致的情绪波动。但实际上,这是肝性脑病影响大脑神经递质平衡的结果,是病情加重的危险信号。如果家属没有及时意识到这些变化背后的原因,错过最佳治疗时机,病情可能会迅速恶化。
家属如何应对:早期发现与紧急处理
当家属发现患者出现上述一种或多种前兆症状时,一定要引起高度重视,立即带患者前往医院就诊。在等待就医的过程中,要保持患者呼吸通畅,避免患者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如果患者已经出现意识模糊或昏迷,要让患者侧卧,防止呕吐物堵塞呼吸道引起窒息。
在日常生活中,家属要定期带肝病患者进行复查,监测肝功能和血氨等指标,这有助于早期发现肝性脑病的潜在风险。同时,要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控制患者的蛋白质摄入,避免诱发肝性脑病。此外,保持患者规律的作息和良好的心态,也有助于预防病情的发作。
肝性脑病虽然凶险,但只要家属掌握了这些前兆识别方法,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就能为患者争取更好的治疗效果,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每一个细微的观察,每一次及时的行动,都可能成为挽救患者生命的关键。希望每一位家属都能成为患者健康的守护者,在与疾病的斗争中,为患者点亮生命的希望之光。
(秦琳 三门峡市中心医院 肝病科 主管护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