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恢复期:科学护理助您平稳过渡

2025-04-05 10:17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患者最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当体内胰岛素严重不足、血糖急剧升高时,脂肪分解加速产生大量酮体,引发代谢性酸中毒。经过紧急救治脱离危险后,恢复期的护理尤为关键——这一阶段不仅决定着病情能否彻底稳定,更直接影响未来并发症的预防。掌握科学的护理要点,能帮助患者平稳度过恢复期,降低复发风险。

一、血糖监测:精准把控代谢节律

恢复期的血糖管理是护理核心,此时患者胰岛素敏感性尚未完全恢复,血糖波动可能较大,需通过高频监测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监测频率应根据病情灵活调整:刚转入恢复期时,建议每1-2小时测一次血糖,待血糖稳定在7.8-13.9mmol/L之间后,可延长至每4-6小时一次。监测时间需覆盖空腹(晨起未进食时)、餐前30分钟、餐后2小时及睡前,特殊情况如出现心慌、手抖、出汗等低血糖症状时,应立即加测。

记录血糖值时,需同步标注饮食、运动及用药情况,例如“早餐1个馒头+1杯牛奶,餐后散步20分钟,血糖8.5mmol/L”。这些数据能帮助医生评估治疗效果,及时优化胰岛素剂量或口服药方案,避免血糖过高导致酮体再次生成,或过低引发低血糖昏迷。

二、饮食管理:平衡营养与血糖

恢复期的饮食需在控制总热量的基础上,保证营养均衡,既要为身体修复提供能量,又要避免血糖大幅波动。

热量计算需个体化:根据患者年龄、体重、活动量确定每日总热量。一般来说,卧床患者每日每公斤体重需25-30千卡,轻度活动者30-35千卡。例如,60公斤的轻度活动者,每日总热量约1800-2100千卡。

碳水化合物应占每日总热量的50%-60%,但需选择低升糖指数(GI)食物,如燕麦、糙米、荞麦等粗粮,避免精制糖(糖果、甜饮料)和精白米面。每日主食量建议分5-6餐摄入(三餐主餐+2-3次加餐),每餐主食不超过2两(生重),加餐可选择1小把坚果(约10克)或1个苹果(中等大小),避免空腹时间过长导致酮体生成。

蛋白质摄入需充足,占总热量的15%-20%,优先选择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猪瘦肉、牛肉、鸡肉去皮)、鱼虾等,每日约1.2-1.5克/公斤体重。例如,60公斤患者每日需72-90克蛋白质,可分配为早餐1个鸡蛋+250ml牛奶,午餐100克瘦肉,晚餐100克鱼虾。

脂肪应控制在总热量的20%-30%,以不饱和脂肪酸为主,如橄榄油、菜籽油,避免动物油脂、肥肉、油炸食品。每日烹调油不超过25克,少吃坚果、油炸零食等高脂食物。

此外,需保证每日饮水量在2000-3000ml(约8-12杯),以促进酮体排出,预防脱水。若患者无肾功能异常,可适量饮用白开水、淡茶水或无糖苏打水,分次少量饮用,避免一次大量饮水增加胃肠道负担。

三、液体与电解质补充:修复内环境平衡

DKA发作时,患者常因呕吐、多尿导致脱水和电解质紊乱(如低钾、低钠),恢复期需继续补充液体和电解质,逐步纠正内环境失衡。

补液原则为“先快后慢、先盐后糖”:初期可通过口服补液,若患者无恶心、呕吐,可每小时饮用100-200ml温水或淡盐水(每1000ml水加9克食盐),每日总量根据脱水程度调整,轻度脱水者补2000-3000ml,中度脱水者3000-5000ml。若口服困难,需遵医嘱静脉补液。

电解质补充需根据化验结果调整:DKA治疗中常用胰岛素降血糖,而胰岛素会促使钾离子进入细胞内,可能导致低血钾。恢复期需定期复查血钾(建议每日1-2次),若血钾低于3.5mmol/L,需在医生指导下口服补钾药物(如氯化钾缓释片),同时多吃富含钾的食物,如香蕉、橙子、菠菜、土豆等。此外,需关注钠、氯、钙等指标,通过饮食或药物补充,维持电解质在正常范围。

四、症状观察:警惕病情反复

恢复期并非绝对安全,仍可能出现病情波动,需密切观察症状变化,及时发现复发或并发症迹象。

需重点关注的危险信号包括:

l 消化道症状:再次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可能提示酮体升高或酸中毒加重;

l 呼吸变化:呼吸深快、呼出气体有烂苹果味,是酮症酸中毒复发的典型表现;

l 精神状态:烦躁、嗜睡、意识模糊,可能因血糖过高或过低导致;

l 脱水迹象:皮肤干燥、弹性差,尿量减少(每日少于500ml),提示补液不足。

一旦出现上述症状,需立即测量血糖和酮体(可通过尿酮试纸或血酮仪检测),并及时联系医护人员。即使症状轻微,也不可自行调整用药,以免延误治疗。

五、心理护理:缓解焦虑与压力

DKA发病急、症状重,患者经历抢救后,常因担心病情复发、恐惧注射胰岛素等产生焦虑、抑郁情绪,这些心理因素可能影响血糖控制和康复进程。

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解释病情,例如“现在血糖稳定了,只要坚持用药和饮食控制,就能像以前一样正常生活”。鼓励患者表达感受,若出现“怕打针”“觉得麻烦”等想法,可共同探讨解决办法,如选择胰岛素笔减少注射痛苦,制定简单易执行的饮食计划。

患者可通过听音乐、散步、与朋友聊天等方式转移注意力,缓解心理压力。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通过专业的心理疏导改善情绪状态。

六、康复指导:预防再次发作

恢复期的最终目标是帮助患者掌握自我管理技能,预防DKA再次发生。

用药依从性是关键:需告知患者胰岛素或降糖药的作用、用法及漏用的危害,例如“突然停用胰岛素,血糖会快速升高,可能再次引发酮症酸中毒”。建议使用手机闹钟提醒用药时间,避免漏服或擅自停药。

感染预防不可忽视:感染是DKA最常见的诱因,恢复期患者抵抗力较弱,需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冒。若出现发热、咳嗽、尿痛等感染症状,需立即就医,避免感染加重诱发DKA。

定期随访需坚持:出院后1周内需复诊,复查血糖、电解质及肝肾功能,之后根据医生建议定期随访。患者应学会记录血糖日记,每次复诊时携带,便于医生调整治疗方案。

此外,需让患者及家属掌握DKA的早期识别方法,如出现口渴加重、尿量增多、乏力、食欲下降等症状时,及时测量血糖和酮体,尽早干预,避免病情进展。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恢复期的护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患者、家属与医护人员密切配合。通过精准的血糖监测、科学的饮食管理、细致的症状观察、贴心的心理支持及规范的康复指导,不仅能帮助患者顺利度过恢复期,更能为长期血糖稳定奠定基础,让患者回归健康生活。记住,良好的自我管理是预防复发的最佳武器,每一份细心与坚持,都在为健康保驾护航。

(郭凯歌 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 内分泌二区)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