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逆转危机,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预防与救治策略

2025-07-16 13:34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起病急、进展快、病情重,若不及时处理,可危及生命。因此,掌握其预防与救治策略至关重要,能有效逆转这一危机,保障患者健康。

一、预防策略:未雨绸缪,防患未然

(一)血糖监测与控制

规律监测:糖尿病患者需定期自我监测血糖,包括空腹及餐后血糖,了解血糖波动情况。使用胰岛素治疗者,更应频繁监测,如每日多次,以便及时调整剂量,维持血糖在目标范围内,一般空腹血糖控制在 4.4 - 7.0mmol/L,非空腹血糖不超过 10mmol/L。

精准控糖:严格遵循医嘱用药,不擅自更改药物剂量或停药。根据血糖水平调整治疗方案,如生活方式干预效果不佳时,及时启用或调整降糖药物,确保血糖长期稳定达标,减少血糖大幅波动引发的代谢紊乱风险。

(二)合理饮食与运动

科学膳食:遵循糖尿病饮食原则,控制总热量摄入,均衡营养。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全谷物、蔬菜、水果等,减少高糖、高脂肪食物摄取。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饥饿或暴饮暴食,防止血糖骤升骤降。例如,将主食粗细搭配,适量摄入优质蛋白,如瘦肉、鱼类、豆类。

适度运动:在身体允许情况下,坚持规律运动。每周至少进行 150 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也可结合力量训练,如举哑铃、俯卧撑等,增强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有助于血糖控制,但需注意运动前后监测血糖,避免低血糖发生。

(三)应激管理与感染防控

应对压力:学会调节情绪,减轻精神压力,因为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可导致体内激素分泌失衡,升高血糖。可通过冥想、深呼吸、听音乐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心态平和。

预防感染:积极预防各类感染,尤其是呼吸道、泌尿道及皮肤感染。注意保暖,避免着凉感冒;注意个人卫生,勤洗手、保持皮肤清洁;女性注意尿道口清洁,减少感染机会,因感染是 DKA 常见诱因。

二、救治策略:争分夺秒,精准施治

(一)紧急评估与诊断

一旦怀疑 DKA,立即检测血糖、血酮体、尿酮体、血气分析等指标。血糖常高于 13.9mmol/L,血酮体升高,尿酮体阳性,血气显示代谢性酸中毒(pH 值降低,碳酸氢根离子浓度下降),结合患者糖尿病病史及症状(如多饮、多食、多尿、乏力加重,伴恶心、呕吐、腹痛等),可迅速确诊。

(二)补液治疗

快速补液:DKA 患者常有严重脱水,补液是首要措施。通常先输注生理盐水,速度先快后慢,第1 小时可输入 1000 - 2000ml,前 4 小时输入总量的 1/3 - 1/2,以恢复血容量,改善组织灌注,促进血糖下降及酮体消除。

调整补液种类:当血糖降至 13.9mmol/L 左右时,改用5%葡萄糖注射液加胰岛素,按一定比例持续输注,同时根据血钾、血钠水平调整输液成分,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三)胰岛素治疗

持续小剂量静脉滴注:采用短效胰岛素持续静脉输注,剂量一般为 0.1U/(kg·h),既能有效降低血糖,又可抑制酮体生成。每 1 - 2 小时监测血糖,根据血糖下降速度调整胰岛素用量,使血糖以每小时 3.9 - 5.6mmol/L 速度平稳下降。

血糖达标后调整:当血糖降至 11.1mmol/L 以下,酮体消失,可改为胰岛素皮下注射,逐步过渡到平时治疗方案,并继续监测血糖,防止反弹。

(四)纠正电解质紊乱

补钾:DKA 患者体内钾离子丢失严重,但因酸中毒时细胞内钾外流,血钾可能正常甚至偏高,易掩盖低钾真相。在补液及胰岛素治疗过程中,应密切监测血钾,当血钾低于 5.5mmol/L 时开始补钾,可口服或静脉补钾,将血钾维持在正常范围,一般要求血钾在 4 - 5mmol/L 之间。

纠正其他电解质失衡:根据检测结果,酌情补充钠、氯、磷等电解质,维持内环境稳定。

(五)去除诱因与对症支持

抗感染:若有感染迹象,依据感染部位及病原体类型,合理选用抗生素抗感染治疗,清除诱发 DKA 的根源。

对症处理:针对患者出现的恶心、呕吐、腹痛等症状,给予止吐、解痉等对症治疗;昏迷患者保持呼吸道通畅,必要时吸氧、气管插管等,加强护理,预防并发症。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虽凶险,但通过有效的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发病风险,一旦发生,及时准确的救治能逆转危机,挽救患者生命,关键在于患者日常的自我管理与医护人员的精准施治相配合。

(闫梅 社旗县人民医院 急诊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