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作为糖尿病的一种严重并发症,正逐渐成为全球范围内导致终末期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它不仅影响着患者的肾脏健康,还可能引发一系列全身性的健康问题。
一、了解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是由于长期高血糖导致的肾脏微血管病变。这种病变会逐渐损害肾脏的功能,导致蛋白尿、水肿、高血压等症状的出现,严重时甚至可能发展为肾衰竭。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定期进行肾脏健康的检查,是预防和治疗糖尿病肾病的关键。
二、早期筛查方式
病史询问
首先,医生会详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糖尿病的病程、血糖控制情况、药物治疗史、家族史等。这些信息对于评估患者是否处于糖尿病肾病的高风险人群至关重要。
尿液检查
尿液检查是早期筛查糖尿病肾病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检查尿液中的尿蛋白、白细胞、红细胞等指标,可以初步判断肾脏是否受损。特别是尿蛋白的检查,因为糖尿病肾病患者往往会出现蛋白尿的症状。需要注意的是,在进行尿液检查前,应避免剧烈运动、高蛋白饮食等可能影响检查结果的因素。
肾功能检测
肾功能检测包括血肌酐、尿素氮等指标的检测。这些指标可以反映肾脏的滤过功能和排泄功能是否正常。如果血肌酐和尿素氮水平升高,可能意味着肾脏功能已经受损。此外,还可以进行内生肌酐清除率的检测,以更准确地评估肾脏的滤过功能。
血糖监测
血糖监测是糖尿病患者日常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筛查糖尿病肾病的基础。通过定期监测血糖水平,可以了解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从而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减少高血糖对肾脏的损害。
血压测量
高血压是糖尿病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因此,定期测量血压对于评估患者的肾脏健康状况同样重要。如果血压持续升高,可能意味着肾脏血管已经受损,需要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
眼底检查
眼底检查是筛查糖尿病肾病的一种辅助手段。由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与糖尿病肾病同属微血管病变,因此眼底检查的结果可以间接反映肾脏的微血管状况。如果发现眼底有微血管病变的迹象,应高度警惕糖尿病肾病的可能。
肾脏超声检查
肾脏超声检查可以直观地显示肾脏的大小、形态和结构是否正常。通过超声检查,可以发现肾脏是否存在肿大、萎缩、结石等异常表现。虽然超声检查不能直接诊断糖尿病肾病,但它可以为医生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三、诊断糖尿病肾病
糖尿病肾病的确诊,主要依赖于对肾小球滤过率及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检测,并在排除其他慢性肾脏疾病的前提下进行。
首先,我们可以通过随机尿样的检测来查看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如果这个比值达到了30mg/g或以上,那就意味着尿中的白蛋白排泄量有所增加。为了更准确地判断,需要在3到6个月内重复进行这项检测。如果在三次检测中,有两次都显示白蛋白排泄增加,并且在排除了如感染等其他可能的干扰因素后,就可以确定患者存在白蛋白尿的情况。
除了白蛋白与肌酐的比值,还可以观察肾脏的肾小球滤过率来判断是否患有糖尿病肾病。肾小球滤过率是衡量肾脏排泄功能的一个重要指标。当这个数值低于60ml/min·1.73m²时,就认为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已经下降。
无论是白蛋白与肌酐比值的异常,还是肾小球滤过率的下降,只要出现其中一种情况,并且在排除了其他慢性肾脏疾病后,我们就可以初步判断患者可能患有糖尿病肾病。
然而,要想做出最准确的诊断,我们还需要进行病理诊断。但需要注意的是,肾穿刺病理检查是一种有创操作,通常只在病因难以通过其他方式确定时才考虑进行。因此,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说,我们一般不推荐进行常规的肾脏穿刺活检。
四、早期干预与治疗
一旦确诊为糖尿病肾病,患者需立即采取积极的治疗措施,主要包括调整生活方式,如控制饮食,减少高糖、高脂、高盐食物的摄入,适量运动以保持体重正常,并戒烟限酒;同时,根据病情的不同阶段和严重程度,医生会开具降糖药、降压药、降脂药等药物以控制血糖、血压和血脂水平,减少肾脏损害;此外,患者还需定期进行随访和监测,包括血糖、血压、尿蛋白、肾功能等指标的检查,以便医生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并调整治疗方案,从而全面保护肾脏功能。
希望通过本文的介绍,大家能够更加了解糖尿病肾病的相关知识,做到早发现、早干预、早治疗,守护自己的肾脏健康。
(温聪慧 郑州市第七人民医院 内分泌老年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