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宝宝哭闹不止,是哪里出了问题?儿科科普来答疑

2024-12-05 02:28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初为父母,最害怕听到的就是宝宝那止不住的哭声。那一声声啼哭,仿佛是宝宝向世界发出的紧急求助信号,让家长们心急如焚又手足无措。别慌,今天就来深入剖析一下宝宝哭闹背后可能隐藏的种种原因,为大家送上一份贴心的儿科科普指南。

一、生理性哭闹 —— 成长的 “小插曲”
 

1. 饥饿之时
宝宝的胃容量很小,尤其是新生儿,每隔 2 - 3 小时就可能需要进食一次。当他们感觉饥饿时,哭声往往洪亮且有节奏,同时小嘴还会像觅食的小鸟一样做出吸吮动作,脑袋左右转动,一旦触碰到乳头或奶嘴,哭声便会戛然而止,迫不及待地开始大口吮吸。这是宝宝最直白的需求表达,家长们只要按需喂养,就能轻松安抚。

2. 困倦抗议
宝宝和大人一样,犯困却睡不着的时候就会烦躁不安。这种哭闹通常伴随着揉眼睛、打哈欠等动作,声音可能会逐渐变得微弱且带着些疲倦感。此时,家长要赶紧为宝宝营造安静、舒适、光线柔和的睡眠环境,轻轻摇晃、哼唱摇篮曲,帮助他们顺利进入梦乡。有时候,宝宝在浅睡眠阶段也会短暂哭闹,只要轻拍安抚,他们就能再次沉沉睡去。

3. 尿布 “警报”
湿哒哒的尿布贴在宝宝娇嫩的皮肤上,那种不适感就像我们穿着湿衣服一样难受。宝宝会因此哭闹,哭声较为急切,双腿还可能不停地蹬踹。家长及时查看尿布,更换干爽的纸尿裤,并用温水轻轻擦拭宝宝的小屁屁,涂上护臀膏,就能让宝宝重新绽放笑容。

二、病理性哭闹 —— 身体的 “求救”
 

1. 肠绞痛 “折磨”
这是许多新手爸妈的 “噩梦”,多发生在宝宝出生后 2 - 3 周,3 - 4 个月后逐渐缓解。宝宝会突然大哭,哭声尖锐且凄厉,小脸憋得通红,双拳紧握,双腿向上蜷曲,腹部胀满紧绷。这种疼痛通常是由于宝宝肠道发育不完善,肠道蠕动不协调引起的。家长可以将宝宝竖抱,让其头部靠在自己肩上,轻轻拍打背部,帮助排出肠道内气体;也可以给宝宝顺时针轻柔地按摩腹部,或让宝宝趴在温毛巾上,给予腹部一定的温暖和压力,缓解疼痛。

2. 耳部不适 “隐患”
宝宝的耳部结构较为特殊,咽鼓管短且直,容易在感冒、呛奶后引发中耳炎。当宝宝频繁抓耳朵、摇头,哭闹不止且在喂奶时哭闹加剧,就可能是耳部有问题。因为耳部的疼痛在平躺、吞咽时会加重,所以宝宝会表现得格外不安。家长务必及时带宝宝就医,医生会根据病情给予相应的抗感染治疗。

3. 口腔问题 “困扰”
出牙期的宝宝,牙龈又痒又疼,会通过哭闹来宣泄不适。他们可能口水增多,喜欢啃咬东西,家长可以为宝宝准备磨牙棒、牙胶,缓解出牙的痛苦。另外,口腔溃疡、鹅口疮也会让宝宝口腔疼痛,进食时哭闹明显,仔细观察宝宝口腔,若发现白色斑点(鹅口疮)或破溃创面(口腔溃疡),应在医生指导下用药治疗。

三、心理性哭闹 —— 情感的 “诉求”
 

1. 缺乏安全感 “呼唤”
宝宝对世界的认知最初来自父母,当环境变化、陌生人出现或与父母分离时,他们会感到害怕和不安,进而哭闹。这种哭声带着些委屈和恐惧,宝宝可能会伸手要抱抱。家长要给予宝宝足够的回应,温柔地抱抱、亲亲,轻声安抚,让宝宝知道他们是被爱着、被保护着的,重建安全感。

2. 过度刺激 “应激”
宝宝的神经系统还很脆弱,过多的噪音、强光、频繁的逗弄都可能让他们不堪重负,陷入哭闹。比如带宝宝去热闹的商场后,他们回家可能就会哭闹不停。此时,让宝宝回到安静、熟悉的环境,减少外界刺激,慢慢平复他们的情绪。

在宝宝哭闹的战场上,家长们就是他们最坚实的后盾。了解这些原因,就能在宝宝发出 “警报” 时,迅速做出准确判断,对症下药。育儿之路虽艰辛,但每一次读懂宝宝的哭声,都是与他们心灵相通的美好瞬间。希望这份科普能帮助大家从容应对宝宝哭闹,陪伴宝宝健康快乐成长

(王焕娜 郏县妇幼保健院 儿科门诊)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