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高血压、中风等,是全球范围内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之一。除了遗传因素,不健康的生活方式,特别是饮食习惯,也是导致心血管疾病高发的重要因素。因此,合理的饮食调理和营养支持在心血管疾病的预防、管理和康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饮食调理的基本原则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调理应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原则。这有助于控制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减少动脉粥样硬化的风险,从而保护心血管健康。
低盐饮食
高盐摄入会导致血压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日盐摄入量不超过5克,中国指南则为6克。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尽量减少食盐和含盐调味品的使用,如酱油、耗油、大酱等,同时警惕隐形盐的摄入,如加工食品、快餐和外卖等。
低脂饮食
脂肪摄入过多,特别是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会增加血液中的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粥样硬化。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选择低脂食物,如瘦肉、鱼类、豆类等,同时避免油炸食品、蛋糕、奶酪等高脂食品的摄入。烹饪方式也应尽量选择蒸、煮、炖、烤等健康方式,减少火锅、烧烤等高脂烹饪方式的使用。
低胆固醇饮食
高胆固醇水平是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如动物内脏、蛋黄等,同时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物等,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
高纤维饮食
膳食纤维能够降低胆固醇水平,促进肠道蠕动,预防便秘。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增加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摄入,如燕麦、荞麦、玉米、豆类等全谷物和蔬菜水果。
营养支持的关键要素
心血管疾病患者的营养支持应注重均衡、多样和适量,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同时控制病情的发展。
新鲜蔬果:新鲜的蔬菜和水果富含维生素、矿物质、膳食纤维和抗氧化剂,有助于降低血压、血脂和血糖水平,保护心血管健康。心血管疾病患者应多吃西兰花、菠菜、橙子、苹果等富含维生素C、E和钾的食物。
全谷物:全谷物如糙米、全麦面包、燕麦等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和矿物质,有助于控制血糖和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应适量增加全谷物的摄入,替代精制谷物。
低脂肪蛋白质食物: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保证一定量的优质蛋白摄入,如鸡胸肉、鱼虾、豆类等。这些食物既能提供身体所需的蛋白质,又不会导致过多的脂肪摄入,减轻心血管负担。其中,鱼类富含的Omega-3脂肪酸对心血管具有保护作用。
坚果:坚果含有健康的脂肪、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适量食用有助于降低胆固醇水平,改善心血管功能。但由于其热量较高,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控制摄入量。
补充特定营养素:心血管疾病患者可能需要补充特定的营养素,如维生素C、E和B族维生素,以及钙、镁、钾等矿物质。这些营养素有助于增强抗氧化能力、降低氧化应激水平、调节心率和保持电解质平衡。然而,补充营养素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避免过量摄入。
饮食调理与营养支持的注意事项
个体化饮食计划:心血管疾病患者的饮食调理和营养支持应根据个人病情、年龄、性别、体重等因素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饮食调整,避免盲目跟风或听信偏方。
均衡膳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应保证膳食的均衡和多样,避免单一食物或营养素摄入过多或过少。每日三餐应包含多种蔬菜、水果、全谷物及适量蛋白质,以满足身体的营养需求。
控制总热量: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控制每日总热量的摄入,避免过量进食导致体重增加和病情加重。同时,应合理安排餐次和进食时间,避免暴饮暴食。
戒烟限酒:吸烟和饮酒都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心血管疾病患者应戒烟限酒,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
结语
心血管疾病的饮食调理与营养支持是预防、管理和康复心血管疾病的重要手段。通过遵循低盐、低脂、低胆固醇、高纤维的饮食原则,增加新鲜蔬果、全谷物、低脂肪蛋白质食物和坚果的摄入,同时补充特定营养素和制定个体化饮食计划,心血管疾病患者可以有效地控制病情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然而,饮食调理和营养支持并非一蹴而就的过程,需要患者长期坚持和医生的指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心血管疾病的综合管理,保护心血管健康。
(李中华 安阳市第六人民医院 心血管内科 副主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