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激综合征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典型表现主要涉及心电图特征、电生理特性以及可能伴随的临床症状。以下是对这些表现的详细阐述:
一、心电图特征
δ波:
δ波是预激综合征在心电图上的典型标志,它出现在QRS波群之前,代表心室内的预激电位。这种小波的存在是预激综合征的重要诊断依据。
PR间期缩短:
由于心室内存在预激电位,使得房室结的传导时间缩短,从而在心电图上表现为PR间期缩短。这是预激综合征的另一个重要特征。
QRS波群增宽:
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电图上,QRS波群通常呈现宽大畸形,这是由于心室提前激动导致的。QRS波群的增宽程度可能因个体差异而异,但通常明显超过正常范围。
ST段和T波改变:
在预激综合征的心电图中,ST段和T波的方向常与QRS波群方向相反,常伴有ST段抬高和T波倒置。这些改变可能反映了心室肌的预激状态对心肌复极过程的影响。
二、电生理特性
房室旁路传导:
预激综合征患者的心脏内存在一条或多条额外的传导路径,称为房室旁路或Kent束。这些旁路连接心房和心室,使得心室可以提前激动。在电生理检查中,可以通过刺激和记录这些旁路的电位来确认其存在。
心室预激:
心室预激是预激综合征的核心特征之一。在电生理检查中,可以通过观察心室肌的提前激动来确认心室预激的存在。这种预激状态可能导致快速性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和心房颤动等。
心律失常的诱发与终止:
在电生理检查过程中,医生可能会尝试诱发和终止患者的心律失常,以评估预激综合征的严重程度和治疗方案。通过刺激心房或心室,观察心律失常的发生和终止过程,有助于确定最佳的治疗策略。
三、临床症状与体征
虽然预激综合征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表现主要侧重于心电图特征和电生理特性,但了解患者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对于全面评估病情同样重要。预激综合征患者可能表现出以下症状和体征:
心动过速:
患者可能会突然感到心跳加速,心室率多在200次/分左右,比平常的心率明显增快。这种心动过速可能表现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或心房颤动等。
心悸和胸闷:
患者可突然出现心慌、胸闷等症状,这些症状可能伴随头晕、乏力、气促及面色苍白。
晕厥:
当预激综合征伴发快速性心律失常时,可能导致脑供血不足,出现晕厥症状。晕厥可能表现为眼前黑蒙、意识丧失等。
低血压及休克:
过高频率的心动过速时,可引起心脏射血量减少,从而引起低血压,严重者甚至可引起晕厥或休克。
呼吸困难:
预激综合征发作时,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引起呼吸困难。心律快使得心脏回心血量少,泵血量随之减少,使得心脏供血量减少,从而出现呼吸困难。
猝死风险:
部分预激综合征合并房颤患者,可能会演变为心室颤动,严重者可以导致猝死。虽然猝死相对少见,但一旦发生,后果严重。
综上所述,预激综合征在心脏电生理检查中的典型表现包括心电图特征(如δ波、PR间期缩短、QRS波群增宽等)、电生理特性(如房室旁路传导、心室预激等)以及可能伴随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这些表现共同构成了预激综合征的完整诊断图谱,为医生制定治疗方案提供了重要依据。
(沈媛媛 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 心脏电生理/心电图 主治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