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体检报告里看到“肺部小结节”这几个字,很多人都会心里一紧。肺部小结节是指肺内直径小于或等于3厘米的类圆形或不规则形病灶,可能是良性的,也可能是早期肺癌的征兆。放射医学技术就像一双“火眼金睛”,能让这些小结节无处藏身,帮助医生准确判断病情。下面就来看看它是如何做到的。
一、认识肺部小结节
1. 小结节的形成与分类:肺部小结节的形成原因多种多样。炎症、感染、良性肿瘤等都可能导致肺部出现小结节。按照密度来分,肺部小结节主要有实性结节、纯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实性结节密度较高,在影像学上表现为白色的致密影;纯磨玻璃结节密度较低,看起来像磨砂玻璃一样,能隐约看到内部的血管和支气管;部分实性结节则是既有实性成分,又有磨玻璃成分。不同类型的小结节,其性质和恶变风险也有所不同。一般来说,部分实性结节的恶变风险相对较高,而纯磨玻璃结节和实性结节的恶变风险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判断。
2. 早期发现的重要性:早期发现肺部小结节并明确其性质,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至关重要。如果是良性结节,患者可以放下心理负担,定期复查即可;但如果是早期肺癌,及时发现并进行治疗,治愈率会大大提高。据统计,早期肺癌患者经过规范治疗,5年生存率可达到80%以上。然而,肺部小结节在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很难被患者察觉,所以借助放射医学技术进行筛查就显得尤为重要。
二、放射医学技术显神通
1. 低剂量螺旋CT筛查:低剂量螺旋CT是目前筛查肺部小结节的首选方法。它的原理是利用X射线对肺部进行螺旋式扫描,在保证图像质量能够满足诊断需求的前提下,降低了X射线的辐射剂量,减少了对人体的伤害。低剂量螺旋CT就像一个精细的“探测器”,能够发现直径小于5毫米的微小肺部小结节,而这些小结节在普通的胸部X光检查中很容易被遗漏。它通过快速、连续地扫描肺部,将肺部的各个层面都清晰地呈现出来,医生可以在电脑上仔细观察肺部的每一个角落,不放过任何一个可疑的小结节。
2. 高分辨率CT诊断:对于发现的肺部小结节,医生通常会进一步进行高分辨率CT检查。高分辨率CT采用了更薄的扫描层厚和更高的空间分辨率,能够更清晰地显示肺部小结节的细节特征,如结节的形态、边缘、内部结构等。通过观察这些特征,医生可以初步判断小结节的性质。比如,良性结节一般边缘光滑、形态规则,内部密度均匀;而恶性结节往往边缘有毛刺、分叶,形态不规则,内部可能出现空泡征、血管集束征等。高分辨率CT还可以进行多平面重建,从不同角度观察小结节,为医生提供更全面的信息,帮助医生做出更准确的诊断。
3. PET - CT辅助鉴别:当通过低剂量螺旋CT和高分辨率CT仍难以确定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时,PET - CT(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X线计算机体层成像)就可以发挥辅助鉴别的作用。PET - CT是将PET和CT两种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它不仅可以显示肺部小结节的形态和结构,还能反映结节的代谢活性。恶性肿瘤细胞的代谢活性通常比正常细胞高,在PET - CT图像上,恶性结节会表现为高代谢灶,呈现出明亮的影像,而良性结节的代谢活性较低,影像相对较暗。通过PET - CT检查,医生可以更准确地判断肺部小结节的良恶性,避免不必要的手术或进一步检查,同时也能为患者制定更合理的治疗方案。
三、发现小结节后的应对
1. 定期复查:如果医生判断肺部小结节为良性的可能性较大,一般会建议患者定期复查。复查的时间间隔会根据小结节的大小、形态、密度等因素来确定。通常,较小的、形态规则的良性小结节,可能每年复查一次;而对于一些稍大的、形态不太规则的小结节,可能需要3 - 6个月复查一次。在复查过程中,医生会对比前后的影像资料,观察小结节的变化情况。如果小结节没有明显变化,就可以继续定期复查;如果小结节出现增大、形态改变等异常情况,医生会进一步评估,必要时采取手术等治疗措施。
2. 积极配合治疗:如果经过检查,肺部小结节被高度怀疑为恶性,患者也不要过于惊慌,要积极配合医生的治疗。目前,对于早期肺癌的肺部小结节,手术切除是主要的治疗方法。随着医学技术的发展,胸腔镜手术已经成为一种常用的微创手术方式,具有创伤小、恢复快等优点。患者在手术前要做好心理准备,了解手术的过程和注意事项;手术后要按照医生的要求进行康复训练和后续治疗,如化疗、放疗等,以提高治愈率,降低复发风险。
放射医学技术在发现和诊断肺部小结节方面发挥着关键作用。了解这些技术,当我们面对肺部小结节时,就能做到心中有数,积极配合医生的检查和治疗,守护好自己的肺部健康。
(杨春霞 河南省睢县中医院 影像科 主管技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