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P

消化不良?中医帮你给肠胃“加把劲”

2025-02-19 08:03 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

在日常生活中,不少人都有过消化不良的困扰,比如饭后感觉胃胀、胃痛、恶心、食欲不振等。中医认为,消化不良多由脾胃功能失调所引发,而脾胃是人体的“后天之本”,负责食物的消化和营养的吸收,对于维护整体健康至关重要。那么,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如何调理消化不良,为肠胃“加把劲”呢?

一、认识消化不良的原因

(一)不良饮食习惯

暴饮暴食、过度摄入生冷、辛辣、油腻食物等均会伤害脾胃。中医认为,这些饮食习惯会导致食滞,即食物在胃中停留时间过长,无法正常消化,从而引起消化不良。

(二)情绪影响

中医将情绪与内脏器官的健康联系在一起。各种不良情绪的刺激均可使肝脏气机不畅,从而影响脾胃的消化功能。也就是说,情绪不好也会影响消化功能。所以,难过的时候更不要暴饮暴食,以免加重胃肠负担。

(三)生活不规律

不规律的生活作息和长时间的睡眠不足都会损害脾胃功能,导致消化不良。

二、中医对证治疗消化不良的方法

(一)药物治疗

中药方剂:根据不同的证型,中医会采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例如,对于脾胃虚弱型的消化不良,常用的方剂有参苓白术散,它能够健脾益气、渗湿止泻;对于饮食积滞型的消化不良,则可选用保和丸,以消食导滞、和胃降逆。

中成药:一些中成药也对消化不良有很好的疗效。比如健胃消食片,它能健脾消食,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积;还有大山楂丸,主要用于开胃消食,尤其适合食用过多肉食导致的消化不良。

(二)针灸疗法

通过针刺或艾灸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脾胃的气血运行,增强脾胃的功能。常用的穴位有关元穴,它是小肠的募穴,具有培元固本、补益下焦的作用;足三里穴是胃的下合穴,可健脾和胃、扶正培元;中脘穴则是胃的募穴,能调理中焦气机、和胃止痛。针灸这些穴位可以促进胃肠蠕动,改善消化功能。

(三)穴位贴敷

穴位贴敷是一种将中药制剂应用于人体皮肤或穴位上的治疗方法。例如,将含有白术、陈皮、茯苓等健脾理气药物的膏药贴于中脘穴、神阙穴等,可以起到温通经络、调和气血、健脾和胃的功效,有助于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

(四)药物热熨

利用温热的药物作用于腹部,通过热力和药力的协同作用,达到温中散寒、行气止痛的目的。比如用吴茱萸、干姜等药物研末,装入布袋中,热敷于腹部,可有效改善脾胃虚寒型的消化不良。

三、自我调理方法

(一)点按穴位

除了上述提到的足三里、中脘、内关等穴位外,还可以点按脾俞穴和胃俞穴。脾俞穴在第11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胃俞穴在第12胸椎棘突下旁开1.5寸处,经常点按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脾胃功能,增强脾胃的运化能力。

(二)气功导引术

如太极拳、八段锦等传统功法,动作舒缓,能够调节呼吸,畅通气血,增强身体的柔韧性和协调性,有助于改善脾胃的功能状态。每天坚持练习一段时间,可促进胃肠蠕动,提高消化能力。

总的来说,中医治疗消化不良注重辨证论治,综合运用多种方法,从根本上调理脾胃功能。在日常生活中,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保持心情舒畅、规律作息,并结合适当的中医治疗方法和自我调理措施,就能有效地缓解消化不良的症状,为肠胃“加把劲”,让身体更加健康。如果消化不良症状严重或持续时间较长,建议及时就医,以便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姚学旺 河南省中医院 内科 主治医师)


特别声明:本文内容由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投稿作者发布,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河南广播电视台安全健康直通车栏目仅提供发布平台。如内容涉及侵权或其他问题,请联系删除!

相关文章

在线访客: 今日访问量:
昨日访问量: 总访问量:

栏目简介 | 联系我们 | 咨询建议

© 2025 河南广播电视台法治频道 版权所有

豫ICP备202405378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