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引言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餐桌上的食物越来越丰富,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也随之逐年上升。血脂异常,是指血液中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等脂质成分含量超过正常范围,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范围。据统计,我国成年人血脂异常的患病率高达40%,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那么,如何通过血液检验来判断血脂异常?本文将为您揭秘血脂检验中的脂肪含量解读。
二、血脂检验项目及正常范围
1. 总胆固醇(TC)
总胆固醇是指血液中所有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正常范围:小于5.2毫摩尔/升(mmol/L)。
2. 甘油三酯(TG)
甘油三酯是血液中的一种中性脂肪,主要由肝脏合成。正常范围:小于1.7毫摩尔/升。
3.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好胆固醇”,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正常范围:大于1.04毫摩尔/升。
4.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被称为“坏胆固醇”,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的主要因素。正常范围:小于3.4毫摩尔/升。
三、血脂异常的判定及危害
1. 高胆固醇血症
总胆固醇超过正常范围,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可诊断为高胆固醇血症。长期高胆固醇血症可导致动脉粥样硬化,进而引发心血管疾病。
2. 高甘油三酯血症
甘油三酯超过正常范围,可诊断为高甘油三酯血症。高甘油三酯血症可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还可能导致急性胰腺炎。
3. 混合型高脂血症
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均超过正常范围,可诊断为混合型高脂血症。混合型高脂血症的危害程度较高,容易引发心血管疾病。
4. 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
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于正常范围,可诊断为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血症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四、血脂异常的防治措施
1. 饮食调理
(1)减少饱和脂肪酸摄入,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摄入,如橄榄油、坚果等。
(2)控制总热量摄入,保持理想体重。
(3)增加膳食纤维摄入,如蔬菜、水果、全谷类食物等。
(4)限制胆固醇摄入,每日不超过300毫克。
2. 生活方式改善
(1)戒烟限酒。
(2)增加运动,每周至少150分钟中等强度运动。
(3)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熬夜。
3. 药物治疗
(1)他汀类药物:降低总胆固醇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2)贝特类药物:降低甘油三酯。
(3)烟酸类药物: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
(4)胆固醇吸收抑制剂:减少肠道吸收胆固醇。
4.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血脂检测,了解血脂水平,及时发现和治疗血脂异常。
五、血脂异常的常见误区及解答
1. 误区一:体重正常就不会有血脂异常
解答:血脂异常并不完全与体重成正比。虽然肥胖是血脂异常的一个重要危险因素,但体重正常的人群也可能因为遗传、代谢、生活习惯等原因出现血脂异常。因此,即使体重正常,也需要定期进行血脂检查。
2. 误区二:吃素就不会得高血脂
解答:虽然素食为主的饮食模式有助于降低血脂水平,但素食者如果摄入过多的油脂、糖分和精制碳水化合物,也可能导致血脂异常。此外,一些素食食物(如坚果、种子)含有较高的脂肪,过量食用同样可能导致血脂升高。
3. 误区三:血脂指标正常就不需要担心心血管疾病
解答:血脂指标正常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心血管疾病风险。除了血脂水平,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素还包括高血压、糖尿病、吸烟、家族史等。因此,即使血脂正常,也需要关注其他心血管疾病风险因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
4. 误区四:只有老年人需要关注血脂异常
解答:血脂异常并不是老年人的专利,年轻人也可能出现血脂异常。由于不良生活习惯和遗传因素的影响,年轻人中血脂异常的发病率也在逐年上升。因此,所有年龄段的人都应该关注自己的血脂水平。
5. 误区五:血脂异常只能通过药物治疗
解答:药物治疗是控制血脂异常的重要手段,但并非唯一途径。通过改善饮食习惯、增加体育锻炼、戒烟限酒等生活方式的调整,很多人可以有效地降低血脂水平。对于轻度血脂异常的患者,首先应尝试生活方式干预,如果效果不佳,再考虑药物治疗。
六、结语
血脂异常的防治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我们从日常生活做起,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通过科学的健康管理,我们可以有效地控制血脂水平,降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同时,定期进行血脂检测,及时了解自己的血脂状况,对于预防和治疗血脂异常至关重要。让我们共同努力,守护自己的健康。
(冯静 民权县人民医院 供血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