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的“温度保卫战”:有效预防术中低体温,是确保手术成功和患者安全的重要环节。术中低体温是指患者在手术过程中体温低于正常范围的现象,可能由多种因素导致,包括手术室的低温环境、麻醉药物的影响、手术过程中的暴露和失血等。低体温不仅会增加手术风险,还可能影响患者的伤口愈合和术后恢复。因此,采取有效措施预防术中低体温至关重要。
一、手术室温度控制
手术室温度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关键因素之一。一般来说,手术室温度应控制在22~25℃之间,这个范围既能有效防止细菌滋生,又能保持医生清醒的头脑,同时减少患者因环境因素导致的体温过低。医护人员应定期监测手术室温度,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确保温度恒定在适宜范围内。
二、保温措施的应用
覆盖物使用:患者在手术过程中应使用保温毯、衣物等覆盖物,以减少热量散失。这些覆盖物不仅能保持患者体温,还能保护患者隐私。对于需要长时间手术的患者,可以使用充气式保温毯或循环水垫等设备,为患者提供持续的温暖。
加热设备:在手术室中,还可以配备加热床垫、热水袋等加热设备,以进一步维持患者体温。使用这些设备时,医护人员需密切关注患者的体温变化,避免过度加热导致烫伤。
三、液体管理
术中输注的液体温度也是影响患者体温的重要因素。为了避免因液体过冷而导致患者体温下降,输注的液体应提前进行加温处理,使其接近患者体温。同时,医护人员应密切监测输液量和速度,确保体液平衡,避免因液体过多或过快输注而导致低体温。
四、麻醉管理
麻醉药物的使用会抑制体温调节中枢,使机体产热减少,因此麻醉管理在预防术中低体温中起着重要作用。麻醉医生应优化麻醉药物的选择与用量,减少因麻醉引起的血管收缩而导致的低体温。同时,麻醉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并采取加热麻醉气体、静脉输液加温等措施维持体温稳定。
五、缩短手术时间
手术时间的长短直接影响患者体温的波动。因此,医护人员应尽快缩短手术时间,加快手术速度,并尽可能减少患者的创伤。这不仅可以降低术中低体温的风险,还有助于患者的术后恢复。
六、体温监测与评估
实时监测患者的体温变化是预防术中低体温的重要措施之一。医护人员应使用合适的设备定期测量患者的体温,如腋下、直肠或膀胱温度,并记录结果以便于比较分析。同时,医护人员还需评估患者对保温措施的反应及效果,及时调整以达到最佳保温效果。
七、培训与宣传
医护人员应接受关于术中低体温预防的培训,了解低体温的危害、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此外,医院还应加强对患者和家属的宣传教育,让他们了解术中低体温的相关知识,并积极配合医护人员的保温措施。
综上所述,手术室的“温度保卫战”需要医护人员从多个方面入手,包括控制手术室温度、采取保温措施、管理液体输注、优化麻醉管理、缩短手术时间、实时监测体温以及加强培训与宣传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效降低术中低体温的风险,确保手术患者的安全。
(郭慧 郸城县中医院 手术室 主管护师)